姜鸣 1957年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做过工人、大学教师、证券公司高管。现任上海国盛(集团)副总裁,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1990、2002、2014) 《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1995,增补本即出) 《被调整的目光》(1996) 《天公不语对枯棋》(2006)。
这是一部紧紧围绕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讲述晚清政局的历史读物。作者笔下的北京胜迹,皇宫御苑、王府宅邸、街头巷尾,都曾经是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活动的舞台。作者用极富感染力的细节叙述,再现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与李鸿章等亲王重臣、康梁等维新人士在历史关头的艰难抉择和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不止是消闲破闷的京华掌故,更浸透着史学行家的功夫,发旧思而生新意。
全书约配两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书名“天公不语对枯棋”,典出沧趣老人陈宝琛的诗作“感春四首”,是诗人对甲午战争失败后国事危机的浓缩概括,作者移作本书书名,因为书中描写的诸多事件,正是发生在那个艰难的年代。
2006年初版,深受读者欢迎。此次改版新刊,作者对部分内容、图片做了调整、修订,面貌一新。
〔专家学者推荐〕
研究晚清的北京政局人物,同一主题的著作众多。姜鸣以南方才子的独特角度来写这一内容,通过老北京丰富的人与事物细节,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别有新意,读来引人入胜。
——赵启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很海派,也很京味,很专业、也很好看。上海人眼中的京华掌故,史学行家写的散文作品。发旧思而生新意。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胜”在人事而非风物。使作者流连不去的,是在北京扬名养名,曾经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书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相当复杂,也相当有趣,作者有很会讲故事,各种依稀风闻或闻所未闻的掌故由他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舒服。不过,这部书的好处不止是消闲破闷,有些篇什作者是花了很大工夫写就的,文章也做得很有锋芒。
——小宝 书评专栏作家
姜鸣是个有历史眼光的敏感游客,我所喜欢的,是他那种糅合了游记与历史探究的写作方式。有了历史沉淀下来的分量,最不显眼的地方顿时也显现出非凡的意义。
——梁文道 香港作家 传媒人
《天公不语对枯棋》收辑了姜鸣19篇文章,其中一部分曾在报刊发表,并收入作者于1996年出版的《被调整的目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0年后作者对其中大部分作了修订或补充,又加入几篇新作,汇为此书。作者从一个上海“下海”的历史专业出身者的眼光,以独特的视角重新...
评分必竟不是一个学者,所以文章未免略显单薄,但这要看怎么个看法了,真正的历史学家自会有他们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是一本可以畅快读完的历史类书籍,作者行文流畅,家事国事说来娓娓动听,家国大义又都处处流露,没作个专业的学者,未免让人有些叹...
评分 评分之一 曾经在北京呆了十年,却对北京了解的不够;到了上海开始新的生活,却发现心中对北京的文化还有一线的向往。 读此书,感觉愈深。老胡同、四合院,胡同里的老槐树,纷乱芜杂的大杂院,还有那透着神秘气和贵气的大门紧闭的四合院。真的很怀念在北京的日子,如有时...
评分内容嘛,如果不是银河证券上海公司的书记这一身份,恐怕此书也无偌大阵仗. 实在是因为太象业余爱好者的游记,并且成文之日甚至在十年前.现在看来,很多词汇都已经过时.只能说该书性价比不甚合理. 不过是作者自己的风雅之书而已.旁的人随便翻翻就好.
可以看看。
评分李鸿章、张佩纶、翁同龢、奕訢、康有为
评分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很多观点都提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而且这书也可以作为“北京市内人民群众不喜闻乐见之景点导览”来看。作者此书的笔墨有点像高考作文风,扣掉一颗星。
评分对周边的存在,满怀深情,并付诸文字,真是难得的能力
评分姜鸣有小才,不论是整书还是章节,于其著作皆能有一个不落俗套的名字中可见一斑。但更多是上海式的精明市侩,享受官商的福利却以有风骨的知识分子自居,所谓不平则鸣也不过就是一点点奴才式低眉顺眼的小牢骚。沾沾自喜的体制内小知识官僚的卖弄文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