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树志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
代表著作《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万历传》(1994)、《崇祯传》(1997)、《国史概要》(1998)、《晚明史(1573-1644年)》(2003)、《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国史十六讲》(2006)、《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明史讲稿》(2012)、《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国史十六讲》已畅销三十余万册。
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五十余年明史研究及对中国历史思考的结晶,是继《晚明史》之后,对晚明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变迁,在进一步推进晚明史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晚明大变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发生颠覆性大变局的思想和文化潜源。
宏阔的学术视野结合细致入微的考证爬梳,本书中,樊先生在诸如“倭寇”问题、西学问题、东林及复社问题等上,澄清了人们的诸多误解,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同时,樊树志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是中国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还原了瞿汝夔在西学东渐过程的关键性作用,打破了学界历来引用西方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天主教传教成功仅归功“三大柱石”而忽略瞿汝夔的成说,推进了晚明史研究的高度。
樊树志先生的语言通畅浅近,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了大众能读懂的历史叙述,真正做到雅俗共读,在推进了晚明历史研究的同时,给读者提供了一本系统了解晚明社会发展的简明通史著作。
Ogni storia e la storia contemporanea Benedetto Croce 历史研究的意义在哪里?如果读者不能从中思索有关人与人类共同命运,不能从中思考当代,历史研究是否还有意义? 樊著自称从六个方面描绘晚明:“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
评分 评分近些年从美国西欧传入了新清史的不少观点,如认为清朝不是传统意义的汉人国家而是一个复合体,具体说来是内亚国家,在汉人十八省实行华夏制度。余外在蒙古人眼里扮演大汗的角色‘;在藏族人里则扮演菩萨类似的角色。总而言之新清史就是强调突出清代的并非汉化的一面,在边疆地...
评分 评分目前拜读到第二章 第一章 樊老写的略啰嗦 同样的一个论点要引用好几个记录来证实 对于读者而言是有些重复了 不过还是要肯定樊老的严谨性 文章文笔还是很不错的
看起来,明的环境如果稳定些,还是有可能自然平稳演化到一个和现在差不多的情况,可惜,咱们地理环境不好。可是没有可惜。
评分侧重点和我想的不一样。樊老师在上海有好几次讲座,感觉内容很好。
评分2015年已读113。晚明看着了,经济、社会、思想史也看到了,就是大变局没看着,其中还是对南洋贸易那部分比较感兴趣,直接导致对桌游马尼拉的兴趣——不好意思,扯太远了。用此类纸张的优势,就是页数虽多而不重,但也会显得偏厚,握读不易。
评分引述太多,了无新意
评分这部《晚明大变局》是以明代社会转型作为其研究论题,从经济、文化和中外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述。从内容上,这与他的《晚明史》属于同一主题,不过这部书没有列参考书目,我们无法一一比较。不过,关于明代经济问题,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三十年前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近十年来对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而作者均未提及。本书专门撰写了王阳明-王畿-李贽的思想史研究,者更容易让我们想到沟口雄三和岛田虔次关于中国近代思想的研究与讨论。至于晚明时期的中外思想交流和结社研究,其实也都各有专著进行过探讨,作者通过一部书将这些研究综述到一起,并认为晚明就已经开始现代化。很可惜,他并没有提及黄仁宇对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对于明代洪武财政制度问题也缺乏探讨,那么这个现代化仅仅是商业的发达,思想的开放,中外的交流。民间的结社,就能证明的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