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木心 文学 文学回忆录 陈丹青 随笔 中国文学 艺术 中国
发表于2025-05-29
木心谈木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历时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木心曾应听课生再三恳请,于1993 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了自己的文学写作。其全部内容,包含在陈丹青的原始笔记中。2013年初,依据这五本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了。出于当时的顾虑,陈丹青没有收入九堂课的相关内容。近经商酌,为读者考虑,仍以他的笔记为依据,编成《木心谈木心》一书,是为《文学回忆录》补遗。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返回八十年代,这份“课业”并不是听讲世界文学史,而是众人撺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这是先要向读者告白的实情。1993年,文学史讲席进入第四个年头,话题渐入所谓现代文学。其时众人与老师混得忒熟了,不知怎样一来,旧话重提,我们又要他谈谈自己的写作、自己的文章。3月间,木心终于同意了,拟定前半堂课仍讲现代文学,后半堂课,则由大家任选一篇他的作品,听他夫子自道。查阅笔记,头一回讲述是3月7日,末一回是9月11日,共九讲。之后,木心继续全时谈论现代文学,直到1994年元月的最后一课。
木心极郑重地说,“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陈丹青说,什么叫做“私房话”呢,这就是私房话。全本《文学回忆录》的真价值,即在“私房”。他谈到那么多古今妙人,倒将自己讲了出来,而逐句谈论自家的作品(《木心谈木心》),却是在言说何谓文学、何谓文章、何谓用字与用词。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爱书写的人,哪里找这等真货?眼下,隐然而欠雏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动。《木心谈木心》面世,应是大可寻味的文本,赏鉴木心而有待申说的作者,会留意他所谓“精灵”的自况,所谓“步虚”的自供吗——承老头子看得起我们,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论,诚哉所言非人:这是文学法庭再严厉的拷问也难求得的自白啊。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
木心说:“贝(聿铭)先生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这不是反讽,而是实话,因为实话,尤甚于反讽——五十年代末,他躲在家偷学意识流写作;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他与人彻夜谈论叶慈、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单独囚禁时,偷偷书写文学手稿,令人惊怵不已;八十年代末,他年逾花甲,生存焦虑远甚于流落异国的壮年人,可他讲了五年文学课……《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木心说,“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
陈丹青,1953年生,原籍上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最完整记录1989—1994年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的听课学生,以木心为“师尊”。木心说,“最好的学生,是激起老师灵感的学生。丹青是激起我灵感的朋友”,又说,“霍拉旭答应了,天才死了,天才的朋友为天才作证,甚至可以说,艺术家是通过朋友的手才把礼物赠给世界的”。绘画之外,著有《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草草集》、《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无知的游历》、《谈话的泥沼》、《笑谈大先生》等书。
其实挺不喜欢那篇分析自己访谈的文章的,流于卖弄
评分私房话的私房话。那些恳切的文字背后,隐藏着这么多想法、技法。《文学回忆录》里有一句木心转述过的纪德的名言:“人应该时时怀有一种死的恳切”。这种恳切的态度也是木心的艺术给人的一种感觉。但是恳切的艺术看来也不是有一个态度就可以的——这么想太天真。私房话的私房话让别人听去,是对这种感觉的一种淡化,至少我作为读者是这种感觉,也许这是木心所担心的。活着,正确地活着,艺术地活着,在我看来是逐级而上的三种活法。经历了那样的苦难,面对如此巨大的邪恶,并且深受其害,我不知道为什么还能那么超脱,我以为历史赋予这块土地上的“塔尖”们的使命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吗?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江南才子也都有类似的态度——博学多才,生活过的精致,在小处用心极致,时不时有洋洋自得之感。但鲁迅不是这样的,那些魏晋的高士们也不这样!
评分陈丹青没有多少文化的,但是他聪明,话语间和你打着语锋,坦诚,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还有你对他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一切可能是陈老师历经了风雨学会的聪明,可能是从老师木心那里学来的灵光,这本书叫“文学回忆录 遗补”或者叫“木心自己谈自己”都不对,应该说叫“木心说话之道”更确切……
评分其实挺不喜欢那篇分析自己访谈的文章的,流于卖弄
评分酸。
在《文学回忆录》里,木心谈别人,不拘一格,寥寥数言,直抵人心。他在那本书说过的话至今想起,仍不自觉地为之叫好。他说,《红楼梦》里的诗如水草,取出水,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比喻,而这样的比喻似神来之笔,写东西其实是需要一点灵气的。 就在我认定...
评分其实是:谈谈《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这本书啦,故意舍掉了书名号,搞一点文字游戏,也正是木心在这本书里体现出的调皮。 这本书啊,《木心谈木心》不推荐给所有人,就像《文学回忆录》本身也不能推荐给所有人。因为那只是木心的文学观,并不是文学史,本身只是讲给...
评分 评分去广州的禾田书房,它坐落在一个十分安静有些老旧的创意园内,初次去,还是花点功夫才找到。书房里没有什么人,在二楼的售书区买了这本《木心谈木心》,现场翻了几页,便已断定,这本书,是适合夜深人静时,独自专注静时来读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前慢“已经能让人人...
评分(刊于《安庆晚报》2015年9月7日) 文/俞耕耘 当口腹之欲不满于餐厅菜谱时,私房菜出现了;当探求之心超出作品文本时,私房话出版了。《文学回忆录》重视“口述”这种“潜文本”存在,以笔录进行“赋形”,使私语成为作品。《木心谈木心》在三年后脱离“母体”作为补遗出版,...
木心谈木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