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司徒雷登先生唯一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反思与总结,以及他对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事业的选择、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岁月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司徒雷登,还能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
2008年,司徒雷登下葬于西子湖畔,那是他出生的地方。 司徒雷登在遗嘱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他是一个美国人,却在中国一待就是五十年,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创建燕京大学,奔波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四处筹款建校,可谓筚路蓝缕。他亲历过五四运动,...
评分司徒雷登博士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基督徒,是一个把自由主义和基督教精神完美地结合在灵魂中的人。他在中国的50年,无论是作为传教士、神学院教师、燕大教务长还是美国驻华大使,都竭尽全力去培育中国人自由之精神。 以这样的性格特质,使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教务长,建立了杰出的...
评分看这本书初衷正是老毛的《别了,司徒雷登》,读完后,感慨万千啊 ! 曾经的我们只会用一副意识形态的红色眼镜看待事物:那些非共产主义的都是不好的。我不能说这本回忆录非常公正,但它以一个老传教士的角度讲述了他热爱的中国,我看到了他为中国的教育和宗教所做出的一...
评分微信读书上看的司徒雷登回忆录。有信仰的并且用一生去践行自己的信仰,这样的人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值得尊敬。希望这份尊敬是发自内心,不是视大环境如何再决定尊敬与否。 可惜, 世间更多的是打着信仰旗号行利己之事的人。 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语文或者历史课,能把他的回...
评分很多人如我一般吧,知晓司徒雷登大名都是由于那篇语文课本中的《别了,司徒雷登》,但是却也对本不熟悉的一个人充满了好奇,因为他代表了那段让人激动的历史的某个侧面,所以在假期中,终于还是找到了这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了下来。才发现之前对于他知之甚少。 毛主席的文章中...
特别好的一本书。司徒雷登,不想说再见。
评分对他而言,担任大使的日子更像是人生的岔路,虽然他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在中国多年的生活经验,尽力去当好这个大使,但明显他的处世哲学和能力并不足以应对那个复杂的时代。书中最打动我的,还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真诚,以及他的一分天真。
评分相当值得一读
评分“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正因为这篇文章,白求恩成了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正因为这篇文章,司徒雷登成了美帝野心狼的代表。 虽然有删减,但读完还是感触颇深的。读到最后甚至于似乎有那么点理解国际主义者了????。 “人们在追求上帝的过程中,会承担着信仰上的危险,但不要忘记,上帝在允许我们自由地选择道德的信仰时,也是承担着风险的。”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评分有个二百五美国人,从自己国家筹了二百五十万美刀,颠颠儿跑来中国办学,钱不够了,就又颠颠儿跑回去筹,筹到了就赶紧回来。当了27年校长,办了所知名的大学,培养出55名院士。日本鬼子打来,他为保护学生,被日本人投入监狱关三年。后来他灰溜溜地走了,有个王八蛋说:别了,司徒雷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