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是钱穆先生值80岁与88岁高龄时写作的,他将自己的家族与一生见闻娓娓道来。读罢此书,既在平凡的叙述中见到先生的学术传承脉络及思想的变化,并且对当时的一些文人,如熊十力、孟心史、吴晗、傅斯年、冯友兰、梁漱溟等等有一个特别的了解。如先生自己说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不光是写他自己一身一家的琐事,更加能启发那些对近当代人文思想感兴趣的“善论世者”。
是夜,读宾四先生文,感其于文化之叹、于书籍之伤、于历史之真、于乱世之悲,心下大恸,悔生之甚晚,未能生而谋见,学其万一。愧生于太平,然碌碌庸庸,泯然盲从,不知所终。特摘先生文字一二于下,谨表礼敬之心。 “余前后五年购书逾五万册,当在二十万卷左右。历外薪水所得...
评分选修现代新儒家课的时候,老师说起往届有中学时便读完钱穆先生的所有作品的师兄,某次在课堂上登台讲评钱穆先生生平思想关怀的时候,竟然情难自抑,泪洒讲桌。当时听到这段故事,心里也有相当的震动。一来颇有一些遗憾,不知道这会为了前人动情如此的师兄是何等样人;二来却是...
评分 评分 评分“苟入党,则成一党人,尊党魁,述党章,国人认余为一党服务,效力有限,余不入党,则为中国人尊一中国当代大贤,宏扬中国民族精神,一公一私,感动自别。” 摘抄此书原话一段。当时有人力劝钱穆入国民党,钱穆如此回复。就凭这句话,此书必读。
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不因经济困顿,不因社会变故,亦不因理想受挫,何其难!书中频频提及“赤祸”一词。 追随社会的潮流,一味迎合,趋利避害,为失利而懊恼,为获利而欣喜,这是我看到的现状。几乎不因人群而相异。懦弱的人收到精神被抛弃的命运。
评分这本书最早十五年前读的是三联精选本,文中错误不少。这十五年中,也曾重读此书,想来对于民国学术的关系,皆受此书启蒙。今日复读此书,依然感慨万千。宾四先生之史笔,暗含春秋褒贬之意。反复讽诵,方得一见。
评分重读,这次学读史料
评分一生读书、尊孔子。
评分一生读书、尊孔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