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6日在埃文河畔的英格兰小镇斯特拉特福受洗,是富商约翰·莎士比亚和他的妻子玛丽·阿登的第三个孩子。据推测,少年时期的莎士比亚就读过斯特拉特福文法学校,并在那里学习了英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但历史学家不能确定莎士比亚具体的出生日期。
1582年,莎士比亚与安妮·哈撤韦结婚。这对夫妇在1583年有了女儿苏珊娜,两年后又有7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在1585年到1592年期间,莎士比亚住在伦敦。在那里,他先是当了一名演员,后来成为了剧作家。他的剧团即国王剧团,经常在环球剧场表演,莎士比亚是该剧场的股东之一。
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一些诗歌和大量的十四行诗。1611年,他离开剧场喧嚣的生活,归隐于斯特拉特福镇,住在镇上的第二大房子里,成为了一名乡绅。这之后,莎士比亚度过了5年平静的生活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斯特拉特福的三一教堂。从他的时代到现在,莎士比亚一直被认为是英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本套书收录了莎氏39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包括“河滨版”在1974年收入的《两个高贵的亲戚》和1997年刚刚接纳的《爱德华三世》及一首长诗,再加上《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片断,这样,已发现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内了。在校、译中吸收了国际莎学界的研究新成果,还恢复了被认为“不雅驯”而被删除的词句、段落等,以尽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来面目。
共十二卷 《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卷》 2015年5月31日 第一卷包括《暴风雨》《维洛那二绅士》《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和《一报还一报》。读莎士比亚的惊喜与读塞万提斯的惊喜是类似的,他们的语言竟这么成熟,细节丰富且有滋味,对话饱满且有重量!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形成的错觉,以为...
评分向朱生豪致敬 □/徐强 在《尤利西斯》中译本的序言里,萧乾先生谈起了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甚至可以说是“耻辱”的往事:1942年,他在英国伯明翰参观莎士比亚作品外国译本的展览,展台上陈列着一套日本人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精装烫金数十册”,蔚为大观。而在这套全集旁边...
评分见到了译林的版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那种小开本对照看了一下。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前言说文字部分大致上一仍其旧(朱生豪译本),只有少量改动。那么这次对照,我想上海古籍出版社说的是不错的。至少这两种版本的差别不是一个大字所能包含的。 我们说“校”,便应该以原本为依据...
评分以前读的是朱生豪版莎士比亚。最近读Hamlet,用了梁实秋的译本做参考。据说翻译界更推崇梁译。搜索莎士比亚,豆瓣上满屏的朱译本,连这套梁版莎士比亚全集下面的评论都是”向朱生豪致敬“——当然这得怪豆瓣的评论系统。为梁氏可惜,看到这篇文章,对梁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评分译林12年前就出了莎翁全本,人文社今年才出 2011年1月14日 评论者 闲治山房 "寥天瀛海渺相望,灯烛今宵共此光;十日从来九风雨,一生数去几沧桑。" (五十佳评论者) 评论的商品: 莎士比亚全集(套装共8卷) (精装) 根据人文社莎翁全集前言,我们知道朱氏没有翻译6种历史剧和...
2018阅读史第二大成果
评分补标,期末周的时候看了五六本。个人觉得《李尔王》是莎翁悲剧里最棒的一部。
评分补标,期末周的时候看了五六本。个人觉得《李尔王》是莎翁悲剧里最棒的一部。
评分还没有读完,但这个分已经可以打了。至于短评,如果匆匆留下一个简直是对于莎翁的侮辱。每一篇戏剧都可以单拿出来做个论述。 听说莎翁喜欢写无韵诗,莫名联想到苏轼的那句“不喜剪裁以就音韵尔”,也许天才们多是不拘一格的吧,但这一点投射到情节上,却容易造成一些纰漏,早年的作品《错误的喜剧》有显而易见的bug,巅峰时期的《李尔王》也被托翁挑出了一系列问题。 总体来讲,给我的直观感觉,莎翁只讲他想讲的东西,而不那么在意其他,毕竟生活本身也并非按照严格的逻辑发展的,甚至可以说成是荒诞的。读莎翁全集,最吸引我的还是跃然纸上的人物塑造,和朱生豪先生大气磅礴又细致入微的语言把控。
评分凉山文轩的特点就是没啥书,积了两张的书卡也没想买的。某一天快到期的时候买了这套凑单。(想买人民那套的!)后来翻了下这套,还不错,意外之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