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黄仁宇 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 H黄仁宇 *三联@北京* 歷史 杂文
发表于2025-02-25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介绍了读中国历史,最贵通识。黄仁宇以专栏漫笔的形式,解读从先秦到元末的关键人物和时代转折,很多看来不合情理的事物,在长时期的眼光之下,拼合前因后果,都有其不得已之处,耐人寻味。中国是个大陆性格浓厚的国家,与西方和现代社会差别甚远,如何脱胎换骨,也是作者切问近思的关键问题之一。
黄仁宇(1918年—2000年1月8日),历史学家。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战争爆发后,时仅就读大学一年级的黄仁宇决定辍学,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期间结识田汉、范长江等人。后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凭在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所修的学分获密西根大学的取录,攻读新闻系,1954年获学士,1957年获硕士,其后转攻历史系,并于1966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剑桥中国史》、《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集体研究工作。
乏善可陈
评分【微信读书】用“大历史观”又审视了一遍中国历史。开阔思路但有些琐碎。
评分黄仁宇一贯历史观的短章集,简洁地评议春秋到元代间组织规模与管制技术之间的矛盾。以现今的视野去总结千年,能看得长远辽阔,也能看出内在的逻辑,但这种以当下现实为终点的目光却也是缰绳,锢锁历史于固定路径中,让人生出本质主义的错觉。然而,历史成为历史那刻之前,仍旧是开放的,对于历史学家而言并无意义的那个瞬间,只能存在于诗中了……
评分黄仁宇一贯历史观的短章集,简洁地评议春秋到元代间组织规模与管制技术之间的矛盾。以现今的视野去总结千年,能看得长远辽阔,也能看出内在的逻辑,但这种以当下现实为终点的目光却也是缰绳,锢锁历史于固定路径中,让人生出本质主义的错觉。然而,历史成为历史那刻之前,仍旧是开放的,对于历史学家而言并无意义的那个瞬间,只能存在于诗中了……
评分散文性的历史解读
黄曾经是我上初中时最喜欢的作者,大历史的教诲也一直铭记。 但近来再读这本书,却也感到寡味。 历史是一个什么东西,历史是工具。每一代人为着自己的现世需要写出东西对前人的故事任意塑造和编排。大历史观的意义在于给出一条线索,告诉你“事实”前后矛盾人物面孔多样都是小...
评分近读黄仁宇旧集《赫逊河边谈中国历史》,比当年读《万历十五年》有了更多体悟,黄氏以中国政治演进未能处理好财政问题为题眼,反思了古来以抽象理想治理财政社会的困境,发人深省:须知顶层设计必须考虑基层实际与执行,而在地区生产方式多样又差距颇大的现代,更应细思共通管...
评分最近读了黄仁宇先生的这部作品,对所谓的历史观稍稍有点感悟。故写下记录下。 由于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征伐外,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所以众心归一。但其统一的客观条件不止如此,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的黄河流域是一个水患多发的地区。而任...
评分原来以为赫逊河在欧洲,后面想到老先生的生平,确实是在美国。这本书从孔孟开始,讲到元末,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内容很多,是一系列文章组合而成。行文的风格有点类似钱大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可能是那个时代大师们的特点。 所谓大历史观,是规律和模型的抽象总结,而不关注王...
评分原来以为赫逊河在欧洲,后面想到老先生的生平,确实是在美国。这本书从孔孟开始,讲到元末,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内容很多,是一系列文章组合而成。行文的风格有点类似钱大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可能是那个时代大师们的特点。 所谓大历史观,是规律和模型的抽象总结,而不关注王...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