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剛,男,漢族,1979年1月生,先後就讀北京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獲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哲學博士學位(Ph. D),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領域主要為: 1)知識、信仰與中古政治閤法性——重點討論陰陽五行、天文占蔔、祥瑞災異等術數知識和中古政治宣傳、政治思想的關係; 2)9世紀以前的中國佛教史——集中討論佛教王權觀以及佛教對中古社會生活的影響; 3)長安——中古都市史,集中討論宗教影響下的長安日常生活; 4)國外漢學及中國研究的曆史與理論。
本書圍繞中古著述中的緯書內容,以及具體政治活動中所體現的緯學思想,探討中古時代知識、信仰與政治閤法性的關係。"緯書"相對"經書"而言,主要指"七緯",包括《易緯》、《詩緯》、《樂緯》、《尚書緯》、《春鞦緯》、《禮緯》、《孝經緯》及《論語讖》,其將經義的解釋與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結閤,詭為隱語,預決吉凶。在王者仁政學說隨宋明理學興起之前,以天人感應和五德終始學說為基礎的緯學思想,始終是中古政治理論的核心。與之相關的符瑞、災異、德運、占候、天文、曆法、音律、堪輿等內容,是古人知識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嚴密的內在邏輯,並且在當時的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沒有現代政治學說可以憑藉的背景下,"太平"、"祥瑞"、"災異"、"天命"等等,是主要的政治語言。而"龍圖"、"鳳紀"、"景雲"、"河清"等,是主要的政治符號。本書所涉課題,不僅為中古知識、信仰世界的重要一環,又事關政治起伏與思想跌宕之關係,進而以中古為樣本,對理解整個人類曆史中政權閤法性的塑造也有一定思考。
非常精彩的学术专著!作者研究的是中古时期(主要是隋唐)信仰与政治的关系,重点围绕谶纬和术数展开深入分析。谶纬、祥瑞、灾异、天象、历数,这些在现代人看来纯属迷信甚至可笑的东西,从秦汉到晚唐的1000多年里,占据中国人信仰世界和政治世界的中心,尽管这是因为古人对客...
評分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6/5/1/1348730.shtml 交给读者——关于《神文时代》的一点回应 孙英刚 发表于2016-05-01 01:39 一天,我一个人正在吃晚饭,一个好友打电话来,戏谑地说:“刘仁轨死了一千四百年从墓里爬出来写文章骂你了!”很多友人了解此事的前后背...
評分接@或曰 前评: 第54页,“冀奉”,当为“翼奉”。 第98、251页,“慕容俊”,当作“慕容儁”为宜。 第240、241页,“罗顾”,当为“罗愿”。 第434页,“高宗彤日”,当为“高宗肜日”。 第443页,“邰积意”,当为“郜积意”,故排序亦误。 第451页,“角端”,当为“甪端”...
評分接@或曰 前评: 第54页,“冀奉”,当为“翼奉”。 第98、251页,“慕容俊”,当作“慕容儁”为宜。 第240、241页,“罗顾”,当为“罗愿”。 第434页,“高宗彤日”,当为“高宗肜日”。 第443页,“邰积意”,当为“郜积意”,故排序亦误。 第451页,“角端”,当为“甪端”...
評分四星半。由讖緯、術數入手理解中古政治,彆開生麵,辨析甚精,讀來酣暢淋灕。再三強調要理解當時觀念,與古人“處於同一境界”,但據此批評陳寅恪則忽略瞭一點:視為“文飾之具”未必就不能與古人“處於同一境界”,後文恰恰證明,當時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觀點,故迷信讖緯與利用讖緯並不矛盾,武則天“但史冊書之,安用查其真僞乎”可謂一語道破。書中很多觀念淵源實在先秦,僅就中古言之難達根本,但作者並非治思想史,僅藉此為方法解釋曆史現象,但也因此,有時邏輯思辨、推斷失之簡略,如對樂緯的解釋,又如宋代神權政治色彩淡化,遠不僅是道學“理性精神”興起而已,蓋讖緯、祥瑞是雙刃劍,也可用以奪權,這是集|權的宋代不能容忍的。
评分有點囉嗦。不過還算是有意思的書。看來做皇帝也不容易,想做點事還要找各種有的沒的來暗示自己和大傢,我必須這樣或者不這樣做。沒點唯我獨尊的樣子,嘖嘖。
评分發現這本應該是是我看的第一本學術專著:)
评分以人類學態度透視中古的各種迷信,印象最深的是論述洛陽作為“地中”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以及“紫蓋黃旗”、“帝齣於震”。
评分雖然有爭議但其實還是值得一讀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