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暢銷九周年紀念版,附贈全新曲目)

古琴(暢銷九周年紀念版,附贈全新曲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一個比你更懂中華文化的外國人,瑞典著名的漢學家,同時也是教授、作家和攝影家。林西莉女士自一九五○年代末起學習漢語,師事瑞典知名的漢學巨擘高本漢;六○年代初曾留學北京大學,並開始追隨王迪學習古琴,也多次受到管平湖先生親自指點。之後並多次造訪中國。旅居亞洲和拉丁美洲多年之後,林西莉回到瑞典擔任專職漢語教師,課餘除了寫作專書介紹漢語及中華文化,也為瑞典電視台製作多部相關的專題節目。

出版者:貓頭鷹
作者:[瑞典] 林西莉
出品人:
页数:288
译者:許嵐
出版时间:2015-7
价格:NT$450
装帧:精裝
isbn号码:978986262251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古琴 
  • 林西莉 
  • 中国文化 
  • 海外中国研究 
  • 文化 
  • 音乐 
  • 工具书 
  • 中国古代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蟬聯瑞典排行暢銷書

◆NASA播送給外星生物聽的人類曲子就有一首古琴曲《流水》

◆二○○三年古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六年奧古斯特非小說類獎

◆二○○六年書籍設計獎

◆二○○六年瑞典克萊默書獎

◆隨書附贈大師之作——全新古琴曲目雙CD

本CD收錄之曲目為一九六二年林西莉在北京古琴研究會的錄音。內容包含管平湖、查阜西、樂瑛、吳景略、張子謙、汪孟舒、顧梅羹、徐元白、姚丙炎、陳長令等諸位大師現場演奏作品。本書第一次出版時並未收錄本CD內容,直到二九年林西莉女士意外在書房中尋獲一九六二年的這卷老磁帶,才使得這些歷經五十年但內容完好無損的大師作品得以面世。

古琴,一種在現實中幾乎被遺忘的藝術,卻是你我了解中華文化不可不知的古老傳統。

提升人文藝術涵養的必讀經典,2015暢銷紀念版,隆重再現!

附贈全新古琴曲目——大師之作雙CD,以饗知音。

今日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見古琴的身影,也不聞古琴的樂聲,然而它的影響卻是至深至遠,乃至於你我習焉而不察。這樣的體悟,卻是得自一位闖進三千年歷史傳統的瑞典女子。

一九六○年代,中國文化革命正醞釀,為了學習中文,林西莉遠從瑞典赴北京大學。為了更深入中華文化核心,她成為北京古琴研究會史上唯一的學員,跟隨王迪習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大師指點。林西莉這段人生經歷,不只結識了許多當時的知識菁英、認識中國古代智者的思想,更深化了她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讓她更能體會漢字書法、水墨畫等藝術之美。

其實,古琴修身養性的特徵,早已滲入我們的文化中,在成語和文學裡,處處可見古琴的影子。但我們幾乎將之忘懷,直到林西莉的出現,才點燃了認識古老文化遺產的火炬。與棋、書、畫並稱四藝的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是中文使用者,和想了解傳統文化的人,必須了解甚至具備的文化基底。

古琴音樂音緩而沉,沒有特定的演奏速度,端看彈琴者的心境,這和西方音樂是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古琴因其蘊含的古老文化智慧,在二○○三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九七七年,NASA透過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向外太空生物播送各民族音樂,其中一首即是管平湖所彈奏的古琴曲「流水」。

從西方人的觀點出發,林西莉和一般古琴研究者不同,以淺顯易懂的筆調敘說古琴的各個層面。從古琴的鑑賞、製作,到古琴在古代文獻以及中華藝術中的地位,乃至當今古琴音樂的新趨勢,林西莉都做了生動且全面的介紹。本書原瑞典文版已長時間聯暢銷榜,並榮獲重要的奧古斯特非小說類獎。林西莉本人更積極推廣古琴的演出,讓更多人欣賞到古琴的魅力。

◎2015紀念版封面由設計老將楊雅棠精心設計製作,並附贈全新古琴曲目CD、重要相關文獻資料、專業索引,以饗知音

◎林谷芳(音樂家)、沈冬(台大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專文推薦

【真誠推薦】

方文山(音樂人)

朱天文(小說家)

朱歧祥(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李孔元(琴人)

李家同(教育家)

李振亞(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周渝(紫藤廬創辦人)

林慶勳(中山大學國文系榮譽教授)

南方朔(文化評論家)

袁中平(中華古琴學會理事長)

陳志豪(暢音樂集召集人)

陳裕剛(台藝大中國音樂系教授)

陳鳳馨(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鹿憶鹿(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黃明川(作家、導演)

趙元成(古琴製作名家)

盧建榮(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隱地(詩人)

羅位育(北一女國文科教師)

羅智成(詩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左手放松,然后自然地垂在身侧,”老师说,“对,就是这样。你看这时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当你弹琴时左手就应当保持这样的姿态。用最自然最舒服样子去弹琴,以腕带指,配合气息,而不是僵硬地用力。”就在一周前的古琴课上,老师纠正我弹琴的姿势时,我蓦地想起林西莉在...  

评分

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难寻古琴的身影,也罕闻古琴的乐声。然而它的影响却是丝丝入骨,乃至于你我习焉而不察。这样的体悟,却来自一位瑞典的女子,这本书的作者——林西莉。 作者跨越海洋,远从瑞典赴北京大学学习。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她成为北京古琴研究会史...  

评分

今天买入,坐花园里看了几章,文字平和,内容资料详实和有说服力,知道作者是原来写中国文字的那位瑞典女士,研究中国文化这么多年,自然直奔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而去,书的定位是给世界人民看的,包括现今的中国人。可以了解古琴,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国人还是值得作为了...  

评分

一边听着古琴家溥雪斋弹奏的《梅花三弄》,一边回想着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古琴》一书中有关古琴和中国文人命运的种种细节,心情可谓千头万绪。林西莉上世纪60 年代初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学琴时,满清皇室后裔溥雪斋是会长。该会是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下成立的。溥雪斋有时...  

评分

一个外国人来写我们民族最古老尊贵的乐器,起初有点质疑,看完后就释然了,原来艺术是相通的,不分国界,只缘于心底的那份热爱,如果不懂得,即使近在咫尺,一句话也变得吝啬  

用户评价

评分

古琴之所以会越来越被冷落,只因它弹的不是靡靡之音,它弹的是心境。人人忙碌于世俗,自然也没这雅兴了。古琴的没落,不是一种乐器的失落,甚至也不是文化的失落,是一种心境的失落。

评分

很好的古琴入门读物

评分

很好的古琴入门读物

评分

古琴之所以会越来越被冷落,只因它弹的不是靡靡之音,它弹的是心境。人人忙碌于世俗,自然也没这雅兴了。古琴的没落,不是一种乐器的失落,甚至也不是文化的失落,是一种心境的失落。

评分

花花绿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