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杨武能,1938年生,重庆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教授。曾任四川外语学院副院长。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翻译协会名誉理事,《译林》杂志编委,四川翻译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已出版《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和力》《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歌德诗选》《歌德谈话录》《格林童话全集》《豪夫童话全集》《海涅诗选》《茵梦湖》《特雷庇姑娘》《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以及《魔山》等经典译著三十余种,论著《走近歌德》《歌德与中国》等六种,编著《歌德文集》(十四卷)等十余种。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荣获联邦德国总统约翰尼斯?劳颁授的“国家功勋奖章”,2001年获得联邦德国学术大奖——洪堡奖金。
一种嘲讽:唯其如此,更加糟糕!为了驱赶驴子,却鞭打袋子。想要向可爱的肉体致意,只得让美好的心灵当信使。(米勒) 一种赞美:上天和斐迪南从两边撕扯我流血的灵魂…如果我们由于欣赏一幅画而忽视了画家,那他定会觉得对他的最高礼赞。(露易丝) 一种俏皮:我一旦相信起来,就...
评分一口气读完,对于外国翻译名著来说实在难得,所以首先要谢谢译者杨先生。 《阴谋与爱情》虽然是剧本文体,但是人物关系并不复杂,而且对于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十分到位,通过他们各自的话语来展现内心世界,并暗示着当时社会的种种状况。字字珠玑,一针见血。 悲剧的结尾给了我...
评分 评分席勒的创作充满了昂扬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贯穿着对人的******和尊严的歌颂,在世界文学史和思想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反映的是德国市民阶级和封建******阶级的矛盾,剧中女主人公露伊斯的性格体现了当时德国进步青年******封建制度,要求**...
评分提问! 对德国文化不甚了解,故部分内容无法理解。故事情节紧凑有序,有一定政治意义。纯粹的感情面前容不得一丝质疑。露易丝对自己的起誓“虔诚”的坚持,换做中国人,对父母的孝心同样,可是没有对上帝的严肃的敬畏,因此会有所变通,也许能够避免悲剧。 有个小小的疑问,“...
首先,杨武能先生乃校友。不过他没能抵抗住政治的压力,阶级斗争强调地太多了。至于书本身,弥尔芙特夫人确实是一个性格最有特色同时也最立体的人物,虽然她只是一个配角。还有就是个人觉得台词很是“书面化”,虽然在语体上不是书面的,但是有很多模棱两可、逻辑跳跃的内心独白,很难想象当时演出的时候下面的观众能够及时地跟上人物的思维。不然就是像莎士比亚有的剧一样,演员哇哇哇将一大通情感饱满的浪漫主义自我宣言,其实没什么内容,就是为了挤出时间给仅有的几个演员换衣服。
评分他饶恕我了!现在把我抓起来吧!
评分剧情紧凑,冲突明显,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反映当时德意志社会,门阀等级制度之间的不可跨越。可想而知,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是从多压抑的环境下爆发出来的,《维特》及《阴谋与爱情》,都太重视人本身,注重情感,从而缺少理性。真是太古典、太浪漫、太压抑咯。
评分Enter the world of hypocrisy and satire!
评分这本书从头到尾给我的感觉就是绝望,在一个无法自由恋爱的年代,却有了这么一段门不当户不对的恋情,双方的父亲一个为了女儿的幸福要去拆散这一对,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最悲剧的就是男主那可悲的智商,让小人钻了空,而其死前带着真相离开也是让人唏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