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穆(1895-1990)
国学大师、一代通儒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6年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专著丰富,达80多种,逾1700万言。
叶 龙
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学
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
一部尘封60年的《中国文学史》讲稿终于在21世纪出版,这本文学史寄寓着一个老人对中国之本源的苦心与忧思,怀抱的希望与信仰。当然,更多的是对文学之美的发微与洞见。 这部《中国文学史》是钱穆在新亚书院的讲稿。新亚书院由钱穆、唐君毅、张丕介及一群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于19...
评分聆听大师的声音 ——钱穆《中国文学史》读后小记 钱穆先生是近现代中国学术界中的一颗璀璨之星,一生著述80余部,1700万言,著作等身,一代鸿儒。每每阅读先生的著作,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之情。宾四先生被誉为“最后一位通儒”,其学问不为史学所限,经...
评分现代学术的一大特征是专业化。时至今日,还说“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不是天才,就是痴汉。承认“术业有专攻”,并非死守楚河汉界,选择适当的时机上下求索,左右开弓,这样聪明的学者大有人在。考虑到传统中国文史不分家,“史家”愿意“论文”,从来不会被低估,反而可能...
评分世界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组成的结合体,当今时代物质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文明的不断创新,作为文明的承载体-文学,在当今时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学创作几千年来生生不息 ,中国文学通过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国学者以及世界学者对其的研...
评分现代学术的一大特征是专业化。时至今日,还说“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不是天才,就是痴汉。承认“术业有专攻”,并非死守楚河汉界,选择适当的时机上下求索,左右开弓,这样聪明的学者大有人在。考虑到传统中国文史不分家,“史家”愿意“论文”,从来不会被低估,反而可能...
不如国史通论
评分配合着在《中国文学演讲集》《中国文学论丛》和《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起来读更好。论述平实,可以随便翻翻!这本书至少有三种版本!
评分史家讲史,说话透彻简洁,但有的地方还不完善。
评分刚看完木心陈丹青的文学回忆录,在看看这本,还是喜欢钱师
评分把叶龙记录的钱穆讲《中国文学史》看完,重拾读书乐趣。在深夜,听大家娓娓道来,引人进入很少进的境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深夜读来,觉得,越是俗务缠身,越要读大家之绝世作品,使胸中尘埃为之一廓,不觉格局扩大一些。虽然白天依然是一个普通人,但自己似乎知道,自己曾在昨天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去过,见过一种大美,对这个世界似乎更宽容了些,人生,好似也跟着美好了一些。钱穆先生也曾因这次讲课写过一些文章,说到,当时听课的许多人,逃难在香港,白天甚至在工地上搬砖,朝不保夕,流离失所,但依然来听课,我们要给他们人生的希望,给他们传统文化的浸润,使他们不至于没有寄托,没有理想。比起那时的学生,我们的境况要好多了。但在苦难中,燃起希望,则是一样而相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