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

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1909-2005),生于维也纳,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37年移居美国,以教书和咨询为业,在管理界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著书三十多种,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三十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纽约时报》称赞他为“当代最有启发性的思想家”,《经济学人》则盛赞道:“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彼得·德鲁克
出品人:
页数:136
译者:洪世民
出版时间:2015-8
价格:3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69834
丛书系列:大学译丛
图书标签:
  • 极权主义 
  • 政治 
  • 政治学 
  • 经济 
  • 彼得·德鲁克 
  • 经济学 
  • 彼得•德鲁克 
  • 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经济人的末日》是彼得•德鲁克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作。

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几个星期,德鲁克开始动笔。1939年春,本书在美国出版,是第一本阐述极权主义起源的经典之作。

《经济人的末日》的出版,在美国和英国形成热烈回响,也被认为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异端之作。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为此写了一篇书评,称它是“唯一一本了解并解释两次大战间世界形势的书”。后来,丘吉尔下令,每位英国军官的背包里,都应该放一本《经济人的末日》。

正如德鲁克所言,“这是一本有关政治的书”。构成本书主线的是政治、经济与社会,它的主题是权力的崛起而非信仰的兴起。《经济人的末日》专注于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欧洲社会及政治结构的瓦解导致纳粹主义的兴起,并进而支配了整个欧洲。

在德鲁克眼中,《经济人的末日》是他所有作品中,与今天的年轻人关系最密切的一本书。它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父辈们所经历的那场灾难,或许也有助于今天的这代人,避免在他们的人生中重蹈那场浩劫。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仇恨不是解决绝望的办法,藉由遁入虚无主义来逃避,必将导致偏执的暴政。 所有抵抗法西斯威胁的运动皆徒劳无功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在抵抗什么——无非是自己所捏造的幻觉。 就算没有宣传,也阻挡不了极权主义的蔓延。唯有满足当下的需求,或平息面临的恐惧,宣传才具有...  

评分

一提到德鲁克,人们可能马上会想到他的那部管理学经典《德鲁克日志》,德鲁克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现代管理学大师,那是无需置疑的。然而,德鲁克的第一部著作,写于二战爆发前夕的《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了解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在这部奠定其学术地位的处女作中,...  

评分

读过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的读者无疑都会被其中从“反犹主义”、“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的丰富事实所震撼。阿伦特作为一个对20世纪上半叶深有体验的学者,在1949年写成该书时认为,极权主义把人区分为“理应消灭的人种或阶级”,以“集中营”或“劳改营”为场所...  

评分

Mr. Drucker is one of those writers to whom almost anything can be forgiven because he not only has a mind of his own, but has the gift of starting other minds along a stimulating line of thought. There is not much that needs forgiveness in this book, but M...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为当下和未来的危局寻找起因,总是可以找到很多起因。就像所有的玻璃杯最终都会碎裂,而碎裂的起因和过程可能有成千上万种。而即使知道这些起因,也很难判断眼前的玻璃杯会在什么时候碎裂。最终,能得出的最清晰的判断,也不过是,玻璃杯自身结构脆弱,容易碎裂,恰如高贵或正常而理性的人类社会本性脆弱,容易变质,也容易走向战争。根据现有的研究,一战和二战都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当时和现在都没有谁有能力或能量改变走向。而战争会使社会变质,就像开水把生鸡蛋煮成熟鸡蛋一样。战争也使物种进化,进化之后,当代社会的抗压和适应能力要比当时强得多。这也是我们可能需要心怀感激的地方

评分

讲纳粹上台的经济条件,纳粹的经济状况那几章还可以,可是你不懂思想史就不要乱讲嘛,讲的是个乱的还要继续讲。。。。

评分

1、权力与当权者的正当性,一向是欧洲政治思潮的核心,权力的本身即是它的正当性,是法西斯的创新与革命。2、每个社会都基于一种涵盖人的本质、社会功能与地位的概念。把人视为“经济人”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即认为人类自由从事经济活动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方法。3、两次大战和大萧条动摇了经济人社会的基础,此后,大众已为重建社会秩序、平等和安全做好了放弃自由的准备。4、教会衰落因其无力给出社会性解决方案,只能作个人信仰港湾。5、法西斯用非经济特权弥补经济的不平等,满足各阶层的嫉妒心。非经济国家走到极端即军事国家,必对法律、历史、经济等领域高压-意识形态背景须完整,军事国家才稳。6、极权,则计划无上神圣,无法容错的系统造成的理智紧张靠3类元素缓解,自我牺牲的神圣化、不会犯错的神化领袖和永远不败的假想敌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马克思产生了质疑,并且怀疑自由和平等根本是两个难以同时达成的东西... 很奇妙的阅读体验。

评分

可惜有些删节,另外分析还是局限于纳粹和法西斯,而极权主义真正得到大发展的是在共产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