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时黎庶昌任驻日公使期间,和随员杨守敬将在日本搜集的中国散逸书籍二十六种二百卷选日本雕工刊刻,名为《古逸丛书》。此书历来为学人推崇。但实际上《古逸丛书》在刊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以往的研究也有涉及,惜缺乏系统细致的梳理。本书作者从《古逸丛书》的编纂、刊刻流传、所用底本及刊刻过程中的校勘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调查、比对和研究,除了文字资料的大量搜集外,更是亲自实地考察了《古逸丛书》现存版片情况,目验《古逸丛书》现存于各图书馆的藏本,从而使该书对《古逸丛书》诸问题的考证有了更直接充分的证据。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此书的写作角度是专题式的,分门别类,概括力强;蒋博士的书则是个案式的,辨析细致。两书一经一纬,都有收获。
评分底本校改問題比較有意思,總是涉及到關係的糾纏
评分后附《天台山记》整理本
评分结构平稳而试图面面俱到的博论改编本。《古逸丛书》本身的印本、印次较为丰富,研究中主要展现的是从底本(如果能找到的话)到《古逸丛书》本间的联系、校勘改动,也关注了部分存世板片中的剜改等情况。但遗憾也是结构平稳与试图但不可能达到的面面俱到带来的。此外,蒋鹏翔博士论文从另一个角度展开,关注版刻、印本实物的变化,抓住浙图藏试印本来看丛书刊刻中的细节,各有所长。两篇中都未关注从清末的江苏官书局到1914年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官书印行所(后苏图)再到现在扬州博物馆间的板片转移过程,蒋文列了一个印本中的“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官书印行所”的启示,但开掘不够,对图书馆史调查不充分,稍遗憾。
评分后附《天台山记》整理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