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生於北京,祖籍廣西桂林,順天中學堂畢業,其後自學。中國現代思想傢、教育傢、社會活動傢、現代新儒傢的早期代錶人物之一。1917—1924年執教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30—1937年從事鄉村建設活動。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期間,為國事奔走,謀求國內團結。1949年後屢受批判而不改初衷,宣稱“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其主要著作包括:《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艾愷(Guy S. Alitto),197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任芝加哥大學曆史係教授。著有《最後的儒傢——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南京十年的鄉村建設》、《世界範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等。
本書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艾愷在寫作《最後的儒傢——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一書後,為印證事實,於1980年8月來華專訪梁漱溟先生的訪談記錄。談話中,梁漱溟論述瞭儒傢、佛傢、道傢的文化特點及代錶人物,也談及與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康有為、章太炎、鬍適、馮友蘭等的交往經曆,並迴顧瞭他一生的重要活動——任教北大、從事鄉建運動、創建民主同盟等。書中內容豐富,可作為瞭解與研究梁漱溟思想與活動及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重要參考。
梁漱溟被上世纪70年代跟随尼克松访问中国,同时也采访了他的美国学者艾恺称为中国最后的儒家。梁先生在被艾恺采访时却谦虚地表示:“我可能比其他的普通人不同的一点的,就是我好像望见了,远远地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王阳明,看到了孔子。我是望到,远远地望到,...
評分这个世界会好吗?!911啦、伊拉克战争啦、朝核问题啦,这些个世界上的事情就不论了,就我们的生活而言,电影能拍成那样~电视无聊成那样~写书能抄成那样~小孩儿都师洋那样~~~~就我的工作接触而言,咳~所以,这样一个书名,便是足够理由,让我心为之一颤。 而这句话的...
評分梁漱溟被上世纪70年代跟随尼克松访问中国,同时也采访了他的美国学者艾恺称为中国最后的儒家。梁先生在被艾恺采访时却谦虚地表示:“我可能比其他的普通人不同的一点的,就是我好像望见了,远远地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王阳明,看到了孔子。我是望到,远远地望到,...
評分看了一大半,觉得有意思.听一个幸福惬意的老人说话,说他知道的事,认识的人.看了他所说所做的乡村教育的事,忽然觉的那个时代的中国在某些个地方,倒比现在好了.现在,又有谁有那个工夫和金钱去做那样的事.即使现在中国的NGO在这样做,那也是另一个味道了.当一个社会,在某一段时间...
評分<这个世界会好吗>去年1月出的书。当时各家媒体跟得蛮紧,眼下的书评很容易就能起到让人根本不想去读原著的作用。直到前两天,和人换来一本,随手翻完了。 内文设计得不错,访谈录好读得多,多少有点看名人八卦的意思。梁对一干风云人物的点评:晏阳初缺乏哲学头脑、看得浅,胡...
對於書名中的問題,梁漱溟先生的迴答是肯定的,他是樂天派,相信社會將嚮好的方嚮發展。書中記述的口語有助於瞭解真實的梁先生、他的思想和他所經曆的曆史。梁先生以獨立思考、錶裏如一要求自己,他既關注中國社會問題,並且積極奔走於鄉村建設,也關注人生與人心的問題,在處世中他是儒傢,而他的內心更忠於佛傢,是有思想有實踐有風骨的知識分子。
评分辦法不在於說服,辦法隻在於養成。
评分站瞭兩小時,聽完艾愷教授講梁漱溟先生,剛翻完新版《這個世界會好嗎》。梁先生的書翻過幾本,朝話,人心與人生,忘光瞭。梁先生說自己不是學者,而是思想傢。艾愷說的好,最後的儒傢。儒,知行要閤一。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
评分相似相續,非斷非常
评分"錶裏如一”的話,看瞭一小半纔開始適應。覺得在咱這不少挺亂的事,在梁先生那是有堅定方嚮的,看瞭打心理踏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