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梵高 传记 艺术 人物传记 梵高传 美术 人物 史蒂芬·奈菲
发表于2025-05-07
梵高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梵高传》收录了近200幅代表画作及照片,珍贵图片首次发表;20余位梵高研究专家参与幕后创作,评注超28000条,打印稿逾5000页;首创特别软件解析10万张数码卡片,数字技术引领传记写作和艺术史研究,更加真实可靠;开设持续更新的全面支持网站,深度整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画作和照片。
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史蒂文•奈菲(Steven Naifeh)、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
两人均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奈菲还在普林斯顿大学修读了艺术史专业,研究生期间则是在哈佛大学佛格艺术馆学习;艺术期刊撰稿人,曾在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多地做讲座。两人合作出版了18本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波洛克传》获普利策奖。
沈语冰: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首席专家。
对一本书而言,它算得上厚重;对一部个人传记而言,它引用了大量当事人信件中的文字,使得读者在不断加深对书中人物理解的同时也难免会产生些“不厌其烦”;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它太薄了,尽管这个人他只是匆匆来过这个世界,生活了37年。大部分的时候,文森特像个孩子,尽管他有成年人的欲望。他的心灵之火引领着他的创作,而他的作品指向未知和远方。他炫耀,但自知。他想学习歌颂,但在修饰过的精致面前,他的本真永远显得笨拙。他渴望依靠,但最终指引来自夜空和寒星。“天空里那些闪闪发光的星星,为什么不像法国地图上的那些黑点那样可以接近?如果说我们可以坐火车去塔拉斯孔或鲁昂,那么,我们必须死亡才能到达一颗星星。在这个推理中有一个确定无疑的真理是:当我们还活着时,我们无法抵达一颗星星,正如我们死了,也无法赶一趟火车一样。”
评分这条路一直是上坡么?是的,一直到尽头都是。这段旅程要走上一整天吗?从日走到夜,我的朋友。
评分看了500页…要还掉啦…也确实不想看了…梵高他弟摊上他…也是蛮惨的…实在写太细了…
评分近九百页的传记,读来一发不可收。他的困顿和苦难,他的失落和无力,他对艺术的疯狂和固执,他遭受所有的冷漠和厌恶,他割去了耳朵,弟弟却准备结婚,他每每鼓起勇气,现实却只报以嘲笑。文献式考证加上小说式叙述,夹杂色彩狂热的绘画风格介绍,可谓2015年最好看的非虚构图书。
评分第一部分:巨婴传。第二部分:寄生兽。第三部分:梵高:一部历史。总的来说,如果喜欢梵高的画,不要看这本书,如果不喜欢梵高的画,没必要看这本书。这书站的离梵高太近,视角太客观,文字太轻淡,情感太冷澈。一句话,太真实了。真实的东西总是令人失望的。所有的喜欢都源于不够了解或者误解,比如渴望生活亲爱的提奥一类的。如果是一个理性的、可以把作品与作者区分对待,并能客观评价作品的人,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很棒的资料。人物传记,写的人客观,看的人就别煽情了。
我对文森特凡高的画作初次产生强烈的印象,大概是在我十四岁第一次从一本书里看到完成于1889年的那幅《梵高在阿尔的卧室》的时候。在那之前也许我已经看过《向日葵》或《星夜》,但都不及卧室给我带来的感触那样深刻,柔和的色彩和安详的氛围,让我在看它时内心突然产生出许多...
评分这条路一直是上坡么? 是的一直到尽头都是。 这段旅程要走上一整天么? 从日走到夜,我的朋友。 电影《杰出公民》里,作家面对读者的提问“悲伤是否是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回答说“梵高一生坎坷曲折,他确实留下了伟大的作品,但有些艺术家一生幸福,依然成就了不朽。”读...
评分1889年,新锐评论家艾尔贝·奥里耶在唐吉老伯的画材商店橱窗里看到了两幅“向日葵”,旋即在1890年1月的《法兰西信使》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孤独的灵魂》,将溢美之词雨点一样泼向文森特·梵高:“一个象征主义者”、“一个狂热分子”、“一个喝醉酒的巨人”、“一个亢奋的唯...
评分梵高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