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身犹太富商家庭。十七岁即在文坛崭露头角。德国法西斯上台后,流亡英国和巴西,后在巴西自杀。一生著作甚丰,体裁多样,尤为擅长中篇小说和人物传记。其传记独具一格,代表作有《人类星光灿烂时》《约瑟夫富歇》《玛利亚·斯图亚特》《良心反抗暴力》等。
译者:张玉书,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著名德语文学翻译家和茨威格、海涅研究专家。译有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及海涅、席勒等的多部作品,主编有《海涅文集》《席勒文集》《茨威格集》等。
《昨日世界》这部回忆录从一位欧洲知识分子的视角再现了从19、20世纪之交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段欧洲史,展现了茨威格个人的精神历程,回顾了他与罗曼罗兰、维尔哈伦、麦绥莱勒、高尔基、里尔克、理查施特劳斯、赫尔策尔等文化界人士的交往,对带给欧洲和人类巨大创痛的两次战争的缘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http://hutianyi.net/?p=931 如果您做过2005年上海高考卷的话,那您一定不会对斯蒂芬•茨威格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因为那一年的语文卷阅读第二篇就是对这位作者一部作品的书评。这部作品,就是他临终前不久写成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茨威格...
评分这本深受好评的书读来不仅没有令人失望,其带来的思想情感的撞击力之大是思思读书感受中少有,虽然通篇找下来,见不到什么煽情的遣词造句。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传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悲情在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身为才华横溢之男儿,袒露出娇弱女儿之悲悯之心,超越了种族超越...
评分在书中提到,人的内心会有这样一种矛盾,在生活十分坎坷的时候,他渴望安宁;可是当生活十分安宁的时候,他又渴望紧张。所以在作者五十岁的生日那天,内心深处只有一种居心不良的愿望,但愿能发生一些什么能把他从安宁的生活中拽出去。十年以后他在巴西自杀。这本书不太像一般...
评分这本深受好评的书读来不仅没有令人失望,其带来的思想情感的撞击力之大是思思读书感受中少有,虽然通篇找下来,见不到什么煽情的遣词造句。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传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悲情在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身为才华横溢之男儿,袒露出娇弱女儿之悲悯之心,超越了种族超越...
评分好的文章要有好主题,好结构,好句子。什么叫做“好”的文章呢?好情怀。因此“好”文章本身就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因此读者与文本之间才会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气场,因此人各有异。 大概是上初中的时候就喜欢茨威格了,因为那篇课文,那篇写斯科特的课文。记得当...
茨威格给人感觉总像一个感情充沛的中学生,字里行间有种挥之不去的平庸与笨拙。更要命的是自恋,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到这本书的前半部,皆不能幸免。同样写一战前的欧洲,跟罗特大约差了两个米兰昆德拉。
评分茨威格的内容可以得到全5星,但张玉书的翻译顶多只能给3星——因为舒大叔的那个版本我给了2星,张版比他好那么一丁点吧。
评分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恨不能打六星。
评分一个人的告别,一个时代的终结,掩卷唏嘘
评分乐观的、侥幸的人最后大多进了集中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