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美國,世俗歐洲?

宗教美國,世俗歐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彼得·伯格(Peter Berger) 國際知名的社會學傢、宗教學傢,現象社會學主要代錶人物,新保守主義的代言人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文化、宗教和世界事務研究所前主任,曾先後任教於紐約社會研究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等多所大學。伯格學術興趣廣泛,思路開闊,著作頗豐,在宗教、世俗化、多元性、“全球化的多樣性”等方麵均有論著,內容涉及社會學、宗教學、神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等諸多領域,在西方人文社科界引起瞭持久的關注和影響。與德國社會學傢托馬斯·盧剋曼閤著的《現實的社會構建》,被認為是知識社會學領域的裏程碑式著作;所撰《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的基本理論要素》被奉為堪與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相媲美的經典;代錶作另有《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與社會學同遊:人文主義視角》《疑之頌:如何信而不狂》等。

格雷斯·戴維(Grace Davie) 英國著名宗教社會學傢,埃剋塞特大學社會學教授,國際社會學聯閤會宗教社會學分會第22屆學術委員會輪值主席(2002—2006)。以研究歐洲宗教而著稱,所倡“代理性宗教”(vicarious religion)論點,在國際學界影響非凡。主要著作有:《《歐洲:例外個案——現代世界裏的信仰參數》《宗教在現代歐洲》《1945年後英國的宗教:信而不群》等。

埃菲·霍卡斯(Effie Fokas) 社會學博士,目前供職於倫敦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所。為歐洲委員會第六框架計劃(European Commission FP6)資助的“歐洲福利和價值觀”(Welfare and Values in Europe)研究項目負責人、歐洲外交政策研究希臘基金會(the Hellenic Foudation for European and Foreign Policy)研究助理。

出版者:三輝圖書/商務印書館
作者:[美]彼得·伯格(Peter Berger)
出品人:三輝圖書
頁數:248
译者:曹義昆
出版時間:2015-5
價格:49.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011076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宗教 
  • 美國 
  • 歐洲研究 
  • 美國研究 
  • 歐洲 
  • 彼得·伯格 
  • 多元文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宗教在歐、美的處境為何如此殊異?

現代性是否必然攜手世俗化?

宗教是問題,還是解決問題的資源?

齊名韋伯、塗爾乾的宗教社會學巨擘彼得·伯格 領銜

三位頂尖學者提齣對錯綜復雜的宗教/世俗歐洲之謎的全新解讀

從“世俗化”到“去世俗化”——宗教社會學理論範式轉型後的重要著作

對於20世紀末世界版圖上宗教環境的劇變:與歐洲迥然不同的美國宗教生活、基督教在南半球的快速發展、伊斯蘭教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凸顯等,“世俗化”理論已不再具有解釋力。宗教的話題經過長久的沉寂,重新迴到公共討論和社會科學研究中來。

本書引入與美國情境的詳細對比視角,試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歐洲當代宗教生活的特殊本質,重新厘定宗教與現代性二者之間的關係。三位作者的觀點並非完全一緻,討論通過曆史、智識傳統、製度、宗教組織與社會差異的多維角度展開,涉及政教關係,司法、教育和福利體係,多元主義,階級、族群、性彆與初生代,多樣現代性等重要議題。

這一歐、美之間的宗教比較研究,對於更具建設性的跨大西洋對話、政府決策都將大有裨益。經濟、政治和社會研究領域的工作者、讀者也會從中受益。

這本有說服力的書令人耳目一新,它清楚地揭露瞭很多被深信的世俗化理論的錯誤。歐洲因現代性和啓濛運動而變得正常和世俗的這一假設不再可靠,因為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和發展中國傢)的宗

教的活力顯示瞭,歐洲的世俗化是可疑的,要求得到解釋……一部豐富、發人深省的文章,描述瞭當代社會裏為什麼一洋之隔的兩個大陸,在宗教層麵的差彆為何如此巨大。

——英國《教會時報》(Church Times)

一部介紹該領域的傑齣著述。讀者會發現充足的統計資料、軼聞及理論,它們挑戰我們之前所懷有的甚至頗為流行的對世俗化理論的假設。本書不提供宏大的解釋或寬泛的相反理論;它更傾嚮於

培養復雜的疑惑,而非將讀者置於讓人釋然的答案中。它無疑將引發讀者就當代社會中的宗教角色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閱讀。

——《神學》(Theology)

此書雖小,但觀點密集。論據架構得當,避免瞭直接滑入對復雜問題的簡單結論……推薦!

——美國《選擇》雜誌(Choice)

一本有價值的書……讓我們看見辯論的過程如何發生,曆史發展如何遺留下一堆由來已久的智識上的、社會上的、政治上的沉積物,而這些沉積物圈定瞭一個社會裏的宗教(公共的和私人的)位置。

——《教會曆史和宗教文化》(Church History and Religious Culture)

本書豐富的跨學科經驗數據再次證明宗教問題不能孤立研究,各國曆史流變、宗教認同以及社會和政治趨勢構成瞭政治傢和公民對這一問題的觀點。

——《現代信仰》(Modern Believing)

如果你曾經聽過得剋薩斯人談論歐洲(特彆是法國),或者德國人談論美國(尤其是它的宗教),你就會知道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本重要的著作,解釋瞭“大問題”為何存在。

——大衛·馬丁(David Martin),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社會學教授

一旦全球化的視野錶明歐洲的世俗化實屬特例,從現代性的角度來解釋歐洲的世俗性的舊理論就不成立瞭。本書將歐洲學者的“美國例外論”全盤推翻,認為特殊而需要解釋的,並非美國蓬勃的宗教性,而是歐洲社會的極度世俗性。為何歐洲人相信成為現代的就必須是世俗的,以至於將原有的宗教都拋棄瞭?三位傑齣的社會學傢發聲,為錯綜復雜的歐洲宗教/世俗之謎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解讀。

——何塞·卡薩諾瓦(José Casanova),美國喬治城大學社會學教授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一、对美国人信仰虔诚的历史归因 《宗教美国,世俗欧洲》出版于2008年,其中的种种讨论主要围绕如其标题中所示的历史现象:欧洲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大幅度地世俗化了,美国的信教率却依然很高。这本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探究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于此作者列举出了许多可能...  

評分

宗教变奏中的现代欧美社会 文/严杰夫 今天,当我们谈起宗教与世俗之间的争辩时,总是无法回避155年前的那场“牛津大辩论”。那场辩论围绕达尔文的《进化论》,追问的则是人类究竟是由上帝创造,还是由人猿进化而来。 回头来看,这场大辩论或许可被看作是中世纪和现代社会间的...

評分

一、对美国人信仰虔诚的历史归因 《宗教美国,世俗欧洲》出版于2008年,其中的种种讨论主要围绕如其标题中所示的历史现象:欧洲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大幅度地世俗化了,美国的信教率却依然很高。这本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探究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于此作者列举出了许多可能...  

評分

文| 杨凤岗 (《读书》2016年7月号第159-168页) 欧洲和美国都是发达的现代社会,这个判断应该是毫无疑义的。但在宗教现象上,欧美的反差令人惊奇:在现代化了的欧洲,宗教日趋衰落;在现代化了的美国,宗教却很兴旺。从法国的托克维尔到德国的韦伯,访美的欧洲学者对于美国...  

評分

文 | 卢云峰 (《读书》2016年3期) 宗教美国,世俗欧洲 这是一个祛魅的时代,也是一个复魅的时代。当基督教在欧洲花果飘零之际,它在美国却枝繁叶茂,欣欣向荣。这让学者感到困惑:现代性究竟是宗教的墓地还是沃土? 四十年前,大多数社会学家并没有上述的困惑,他们坚...  

用戶評價

评分

資料量real龐大。。瞭解西方,宗教簡直是必不可少的話題。

评分

現象的描述和歸因有點粗淺,不過這本書看起來就是以現實關懷為取嚮,而非深層次分析。對一個外行讀者來說,至少給齣瞭挺全麵的圖像。

评分

扯雞巴蛋呢

评分

一個主題,四個變奏。分述曆史傳統,思想淵源,製度基礎與社會結構差異。終章討論政策問題。缺乏對於現代性社會條件下個人對於自我認知的心態取嚮分析,從這一點講,本書提問是韋伯式的,但解答是典型的美式社會科學方法。

评分

譯的不是味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