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传媒与公共性

学术、传媒与公共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作者:吕新雨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527676
丛书系列:批判传播学文论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新闻传播学
  • 文化研究
  • 吕新雨老师
  • 学术
  • 吕新雨
  • 传播政治经济学
  • 纪录片
  • 学术研究
  • 传媒学
  • 公共性
  • 媒体伦理
  • 知识传播
  • 公共话语
  • 新闻传播
  • 社会影响
  • 批判理论
  • 公共空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学术、传媒与公共性》是吕新雨教授十数年新闻传播研究历程中的重要论文汇编,各篇文章就学术和传媒的公共性问题层层推进,从社会科学基本方法论到学术伦理的梳理,从新闻事件到具体的纪录片文本分析,全书不但彰显了作者颇具理论魅力的学术造诣,也体现了作者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各篇章既交相辉映,也自成体系。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吕新雨,文学博士。历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复旦纪录影像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7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康奈尔比较人文研究中心(ECNU-Cornell Center for Comparative Humanities)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纪录运动、影视理论、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三农问题等。主要著作有《乡村与革命》《乡村与国家》《书写与遮蔽》《纪录中国——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许多论文被翻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韩文等。

其参与主编和撰写的(与Chris Berry和Lisa Rofel) The New Chinese Documentary film Movement: For the Public Record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0)是英语学术界第一本讨论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著作。

目录信息

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赵月枝)
学术与政治:重读韦伯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笔记
一、“先知”与知识分子——学术的伦理与天职
二、何为政治?——政治的伦理及其悖论
三、“价值无涉”与学术公共领域——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问题
四、韦伯的新闻观
中国的现代性、大众传媒与公共性的重构
——与赵月枝教授的对话
一、中国的现代性、革命与工农的主体性问题
二、市场化改革与民主问题
三、大众传播、新纪录运动与社会“底层”表述
四、西方中心主义、后现代理论与马克思的幽灵
五、传统文化、“中国特色”与批判知识分子的责任
六、传播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使命
国家、市场与传媒
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一)——解读央视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
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二)——再读央视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
政府补贴、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电视的“公共性”
转型社会与央视《新闻调查》的自我理解——关于《新闻调查》栏目十周年的思考
“幸福”与“舌尖”——关于央视的两则评议
也谈启蒙、媒体与文化产业
媒体的狂欢——对台湾地区传媒生态的观察与思考
作为社会存在的新闻与新闻事业——关于新闻理论中诸概念的重新思考
附录:“再讨论”是迟早要发生的——读吕新雨《以人的社会存在为背景的新闻与新闻事业》及《新闻大学》编者按
历史、社会变革与中国影像
《铁西区》:历史与阶级意识
“孽债”、大众传媒与外来妹的上海故事——关于电视纪录片《毛毛告状》
“底层”的政治、伦理与美学——2011年“南京独立纪录片论坛”上的发言与补充
纪录的美学——从本雅明的“灵晕”说起
当女权主义遭遇纪录片——一场未完成的学术讨论
熟悉的陌生人——格里尔逊在中国
我想将你们尽可能地引向远方——伊文思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中印独立电影之差异
微观,还是宏观?——在“微观叙事:张小涛+李一凡的社会图像”展览研讨会上的发言
代后记
2013年9月10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与思之一《学术、传媒与公共性》 1、以学术为业 韦伯特别强调科学不是一项”表演"的事业,而必须是发自内心地献身于学科。p4 敢问自己,自己到底有没有在做表演?毋庸置疑,以前是有的,当自己无知地向别人炫耀自己读过鲍德里亚、法...

评分

读与思之一《学术、传媒与公共性》 1、以学术为业 韦伯特别强调科学不是一项”表演"的事业,而必须是发自内心地献身于学科。p4 敢问自己,自己到底有没有在做表演?毋庸置疑,以前是有的,当自己无知地向别人炫耀自己读过鲍德里亚、法...

评分

今天看吕老师的书,此前我在接触赵月枝等老师的书的时候,局限在政治框架和学科框架中,一直在纠结立场与学术的问题。但是刚才在看到这本书当中分析《舌尖上的中国》这篇文章的时候,回想起我之前看到的批判传播学讨论的关于乡村与城市的问题、关于农村和劳工问题,突然有了一...  

评分

今天看吕老师的书,此前我在接触赵月枝等老师的书的时候,局限在政治框架和学科框架中,一直在纠结立场与学术的问题。但是刚才在看到这本书当中分析《舌尖上的中国》这篇文章的时候,回想起我之前看到的批判传播学讨论的关于乡村与城市的问题、关于农村和劳工问题,突然有了一...  

评分

读与思之一《学术、传媒与公共性》 1、以学术为业 韦伯特别强调科学不是一项”表演"的事业,而必须是发自内心地献身于学科。p4 敢问自己,自己到底有没有在做表演?毋庸置疑,以前是有的,当自己无知地向别人炫耀自己读过鲍德里亚、法...

用户评价

评分

谈及徐童和《麦收》的部分,很遗憾吕新雨并没有对《底层者、“伪善”与纪录片伦理 》一文的实质内容做出明确回应,而是用“不全面”、“不客观”草草了事,反倒是通篇都在嘲讽吕频的吵架式言论,就好比两个人反对你,一个吵架一个讲理,你一边去嘲讽那个吵架的人破坏学术讨论,一边却又敷衍那个讲理的。另外,吕对纪录片伦理的观点除了加深一些对纪录片人的偏见之外,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毫无助益,保持独立纪录片的地下状态显然不是一个希望影片介入社会和历史的做法。纪录片不是法外之地,纪录片史上也不乏在各种限制条件的束缚下和尊重拍摄对象的前提下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滥用手中相机的权力显然不是什么高明和勇敢的做法。另,徐童在会上一边拿着相机一边说“我都拍下来了”的姿态真的恶心极了,吕竟用“积累素材”为其辩护草草带过。

评分

谈及徐童和《麦收》的部分,很遗憾吕新雨并没有对《底层者、“伪善”与纪录片伦理 》一文的实质内容做出明确回应,而是用“不全面”、“不客观”草草了事,反倒是通篇都在嘲讽吕频的吵架式言论,就好比两个人反对你,一个吵架一个讲理,你一边去嘲讽那个吵架的人破坏学术讨论,一边却又敷衍那个讲理的。另外,吕对纪录片伦理的观点除了加深一些对纪录片人的偏见之外,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毫无助益,保持独立纪录片的地下状态显然不是一个希望影片介入社会和历史的做法。纪录片不是法外之地,纪录片史上也不乏在各种限制条件的束缚下和尊重拍摄对象的前提下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滥用手中相机的权力显然不是什么高明和勇敢的做法。另,徐童在会上一边拿着相机一边说“我都拍下来了”的姿态真的恶心极了,吕竟用“积累素材”为其辩护草草带过。

评分

想看《铁西区》

评分

看得到一个学者的反思

评分

有一段我想给5星,甚至6星。 无奈前面的内容我目前实在不感兴趣,曾有想作罢的心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