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辑,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文左页 先前阅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看见标题,我以为他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述“国家与社会”,就猜想他应该会提到詹姆斯.C.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或者《弱者的武器》之类的文献,不过在整本书中,熊培云都没有提到斯科特。又猜想熊培云应该会系统地阐述“社会”这...
评分文左页 先前阅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看见标题,我以为他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述“国家与社会”,就猜想他应该会提到詹姆斯.C.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或者《弱者的武器》之类的文献,不过在整本书中,熊培云都没有提到斯科特。又猜想熊培云应该会系统地阐述“社会”这...
评分 评分夜里读到余华在关键词“差距”里的一段,他回忆自己在2009年2月在温哥华UBC的演讲。他”说到中国在二〇〇六年的时候年收入只有八百人民币的贫穷人口高达一个亿的时候,一位中国留学生站起来说:‘金钱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 接着。“这位中国留学生的话让我不寒而栗。...
评分我对王蒙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时的世故和圆滑是颇不以为然的(见本人拙文《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王蒙》),但他也有我深以然的时候,比如他在对当今中国知识精英的表现发表看法时说:“知识精英从西方发达国家趸进了那么多知识观念,却因为中国与西方的多元制社会大异其趣,精英们便...
没读过别人的,只与刘瑜写的东西比较起来就显得差远了,感觉文字中包含着很浓的情感倾向,理论论证方面就显得很弱了。再看看“自序”简直就是矫情啊!受不了
评分如果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下,要么去赚钱,要么去读书。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
评分没读过别人的,只与刘瑜写的东西比较起来就显得差远了,感觉文字中包含着很浓的情感倾向,理论论证方面就显得很弱了。再看看“自序”简直就是矫情啊!受不了
评分如果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下,要么去赚钱,要么去读书。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
评分书里有篇文章引论林语堂的话“二十五岁到三十岁是一个有公共精神的人渐渐学乖的过程。”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莞尔。换作几年前,我大概会对这种书传达出来的观点深表认同,美其名曰“普及常识”,时至今日,倒不是觉得这些观点过时或者不对,而是觉得很多事情无能为力,沉睡的人你永远唤不醒,醒着的人不妨少说多做。这大概就是“变乖”的过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