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 1895-1976
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红牡丹》讲述了一位名为牡丹的年轻妇人丧夫后特立独行的情感生活。她大胆反叛传统礼教,追寻内心“理想的爱情”,多次浮沉于情海。林先生把人们内心对感情的矛盾与挣扎在牡丹身上放大并投射出来,微妙地演绎了人们面对感情时常有的心理状态与变化。
光是牡丹这个名字,就足以见得这个女子是一滩饱含着满满热情的红颜祸水,完全不同于她妹妹素馨,给人以字面上的那种归依顺服的乖乖女形象。是的,梁牡丹就是这样一枚任性、无常、冲动、不顾礼教世俗的坏女人,不是对别人坏,她是对自己太坏了,以为纵容自己的热情,自由爱恨,...
评分牡丹是风,没人能抓住风;风没有落脚点,牡丹注定是没有归宿的。 当然牡丹与风一样,是不需要归宿。牡丹的感情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她像一个感情的猎豹,一旦猎物到手,追杀就会结束,旋即寻找下一个猎物。 金竹没能使她得手,所以她还有几分不甘。若说金竹是她的挚爱那就好...
评分文/文小妖 牡丹,是林语堂先生长篇小说《红牡丹》里的主人公。花中,牡丹国色天香,乃花中之王。顾名思义,林先生为女主命名的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 故事发生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牡丹的出场则在亡夫的葬礼上,林老先生的笔调让整个大环境有种隐隐的压抑感,但我却没从...
评分数日内寻得零落时段,读完林语堂先生于1961年间所著长篇《红牡丹》,读到收尾处牡丹寄予白薇的书信,不免怅然失落,半晌不语,这纸书信真真是如伊所言,“我亦深信我致君此一言,亦是以我之血泪写成者”。 想来牡丹的恣意与乖戾在当时当世应是极度为人所不齿的:...
评分《红牡丹》的结尾很有意思。“脑袋解决不了的事情,身体却凭本能轻轻松松解决了。”“君面如旭日,君体如龙虎。愿为君生子,得君恣意怜。”故事发生在清末,女主牡丹相貌出众、家境小康,她的情绪像闪电一样耀眼,也像闪电一样来去,爱过性过那么多,从的仍然是最年轻健壮简单...
读到最后牡丹结婚,竟然有种骆驼祥子结局那种遗憾悲凉。一个不顾法度追求爱情的人最后选了个不那么爱的人结婚了…金竹的死伤透了牡丹吧
评分我有时完全能理解牡丹,呵呵,但是面对抛弃金竹又回去每天送汤那段无法理解。作者对女性心理描述得很细腻,尤其是牡丹的日记那部分。
评分这女的用词好大胆
评分好难理解红牡丹的感情与行为。她就像是一团火,对爱情的热度像火焰一样燃烧,耀眼的光亮让她的生命格外夺目,但燃烧殆尽便又只剩一摊灰烬。她对金竹的火焰,驱使着她在丈夫刚去世时就向金竹奔去。她爱上翰林时,不顾一切与翰林一起去北京。迷上傅南涛的男人味,让她不能再接受翰林的吻。金竹重病时,她又重新发现她的热情在金竹身上,义无反顾地回到金竹身边,用热情默默付出,即使这时金竹已不想再见她。金竹去世后,她又遇见了安德年,有文学成就,又爱慕牡丹,理解牡丹,赏识牡丹。可惜牡丹一直在招惹有妇之夫,注定她在燃烧的同时,得不到安稳。安德年说,她是世间一奇女子,在世人看来她邪恶淫荡,但安德年说,她只是丰富热情,而又忠于自己。然而故事的结尾有点不像牡丹的风格,她与傅南涛在一起时,竟然会想翰林能不能接受有个不学无术的姐夫。
评分林先生心里住着一个怀了春的琼瑶奶奶。真是难以想象这本书和《京华烟云》以及《风声鹤唳》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看之前还在想为啥这本书没有改编电视剧,因为根本播不了啊……不明白为什么对牡丹有那么多的褒奖,难道不觉得她过于轻贱了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