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登海默:美国著名法理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和法律哲学学会副会长、美国比较法学会会长。
潘汉典,男,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特聘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北京市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顾问等职。194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先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任教,从事法学研究工作。期间,曾主编《法学译丛》和《比较法研究》等刊物,发表“比较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等论文和汉译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罗马尼亚等国宪法及大量法学译文。已出版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和茨威格特与克茨《比较法总论》(主译,先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和法律出版社出版)等译著。2012年出版《潘汉典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该书列入《东吴法学先贤文丛》并入选《法治周末》2012年年度法律图书前10名。2012年被中国法学会评为“杰出资深法学家”,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博登海默法理学》是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于1940年出版的《法理学》第一版,原书第二版于1962年出版,第三版于1974年出版(第二、三版均更名为《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国内1987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了姬敬武、邓正来翻译的该书第三版,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为当时法理学启蒙读物。本书第一版国内罕见。作者在第一版表达了更鲜明的立场、更犀利的观点和更自洽的思路,与后两版教科书式的叙述风格明显不同。译者潘汉典1947年已完整翻译该书,此次出版只对文字做了个别修订。
译著的出版为研究博登海默个人经历及法学思想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译著在博登海默原著出版不久就在中国大陆得以完成,反映了民国时期东吴法学院与美国法学保持同步的学术水准。
潘汉典先生的翻译总体上是不错的,很顺畅,2天就读完。然而低级错误略多,编辑似乎未能尽责,尤其是最后两三节,已经有相当的语句不通。还有一些术语翻译偏差太大,例如把黑格尔的“理念”(idea)译作“观念”,把拉德布鲁赫的“法的安定性”(legal security)译作“法治安全...
清晰明了,而且作者自己的立场鲜明,好看
评分这可能是我大学期间获益最多的一本书了吧,
评分201604,前后将近半年才看完这本不是很厚的书,关于法律是什么愈加疑惑,究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工具,还是一个形而上的理想,是代表了统治与被统治,还是代表了自由与平等。每家都有每家的立场和道理,但基本代表了各自的利益,很难想象会有一个理想模型,真正让每一个人都满意。
评分法理学必备入门级读物 温故而知新 任何值得被称之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在这些价值中,较为重要的有自由、安全和平等。//其实最令我震撼的是“从2012年年末到2013年上半年,潘先生以93岁高龄,每天工作至少10小时,对译稿进行了全面审核”而我学习1小时 需要休息10小时 惭愧????
评分译笔极其晓畅,对比第三版呆滞的文风,这一版实在是太棒了,博登海姆不仅厘清了各种纷繁概念的不同思想进路,也在本书对各流派的评论里展现各法理学流派不同的危险,法的价值的复兴,是对抗极权最有力的武器,收获非常大,不得不赞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