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迈内克(1863-1954),现代德国历史主义首席代言人,是少数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德国历史的历史学家之一,代表作有《世界公民过度和民族国家》《近代史中国家理性的观念》《历史主义的兴起》等。
本书是德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晚年的压卷之作。作者从两个世纪的德国历史文化背景着眼,对于导致法西斯专政的原因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不同意二战后西方思想界流行的看法,即希特勒现象是德国近代历史文化的必然产物,而是挺身为德国历史文化辩护,认为是历史的偶然而非必然导致了法西斯的暴政。
德国自两德统一,自信暴涨,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地位,一心想作回政治大国,从科尔到施罗德在各个方面都作了不少工作。欧元的诞生,似乎更巩固了德国在欧洲的领袖地位。在外交上,欧洲以德法为首也开始习惯和美国锵声,看起来,一个独立的欧洲即将诞生。在经济上,欧洲和俄罗斯...
评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人类的的梦魇,这个梦似乎开始于一个人,或者更确切的说,来自于这个人的主义——希特勒主义。梅尼克说:“人们所追求的不再是各种不同的灵魂力量的和谐,使每一种都能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是每一种都以牺牲其他各种力量为代价而片面地追求自己的最...
评分德国自两德统一,自信暴涨,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地位,一心想作回政治大国,从科尔到施罗德在各个方面都作了不少工作。欧元的诞生,似乎更巩固了德国在欧洲的领袖地位。在外交上,欧洲以德法为首也开始习惯和美国锵声,看起来,一个独立的欧洲即将诞生。在经济上,欧洲和俄罗斯...
评分他(雅各布·布克哈特)已经看出在启蒙运时代和法国革命的乐观幻想之中就有着大患的萌芽了,即错误地要追求那不可能达到的群众性的人类幸福,随后它就转化为一种占有欲、权势欲以及普遍地为追求生活享受而奋斗。 但在意大利和德国这种新极权主义的体制中,成为核心的那种独立个...
评分全书开始是何兆武先生写的译序,其中包括何先生对于本书及迈内克思想的看法,不否认因为先读的译序,所以多少给了自己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这对于后期的阅读思考也有一些影响。以下是自己对于本书的思考及读后感。 一、偶然性及必然性 书中脉络的展开,集中于思考希特勒主义...
语句有不通顺!想读,换个版本!一星给作者的生平。一星给作者的求生欲,爷爷辈给后辈们的鼓励之作!
评分本身比较关注德国及其影响力范围的历史。如何在后纳粹时代凝聚德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书本身的研究价值并没有那么大,但对于当时的德国至关重要。重振德国的古典文化主义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使德国可以摆脱历史包袱,重新发展。德国值得学习。
评分核心内容: 1.在几乎所有人都把纳粹德国的暴行归结为德国文化的时候,作为一个德国人,历史学家迈内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纳粹德国的出现是西欧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浪潮跟德国特殊的政治现实遭遇的结果。战后德国如果想要进行重建,不仅不应该抛弃德国文化,反而应该回到德国文化之中,重拾回已经被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军国主义败坏的德国古典文化,因为那是德国文化最健康、最具人文关怀的时候。 2.从局外人的客观角度来看,迈内克的观点其实是有失偏颇,有些护短;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迈内克的回答给了战后迷茫的德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迈内克对德国古典文化的肯定,有助于德国恢复成为今天这样正常的国家。
评分核心内容: 1.在几乎所有人都把纳粹德国的暴行归结为德国文化的时候,作为一个德国人,历史学家迈内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纳粹德国的出现是西欧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浪潮跟德国特殊的政治现实遭遇的结果。战后德国如果想要进行重建,不仅不应该抛弃德国文化,反而应该回到德国文化之中,重拾回已经被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军国主义败坏的德国古典文化,因为那是德国文化最健康、最具人文关怀的时候。 2.从局外人的客观角度来看,迈内克的观点其实是有失偏颇,有些护短;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迈内克的回答给了战后迷茫的德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迈内克对德国古典文化的肯定,有助于德国恢复成为今天这样正常的国家。
评分核心内容: 1.在几乎所有人都把纳粹德国的暴行归结为德国文化的时候,作为一个德国人,历史学家迈内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纳粹德国的出现是西欧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浪潮跟德国特殊的政治现实遭遇的结果。战后德国如果想要进行重建,不仅不应该抛弃德国文化,反而应该回到德国文化之中,重拾回已经被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军国主义败坏的德国古典文化,因为那是德国文化最健康、最具人文关怀的时候。 2.从局外人的客观角度来看,迈内克的观点其实是有失偏颇,有些护短;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迈内克的回答给了战后迷茫的德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迈内克对德国古典文化的肯定,有助于德国恢复成为今天这样正常的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