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馬爾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齣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戰輟學,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齣版文學作品。六十年代初 移居墨西哥。1967年齣版《百年孤獨》。1982年《番石榴飄香》問世。同年獲諾貝爾文學奬。2014年4月17日於墨西哥病逝。
P.A. 門多薩(P.A. Mendoza)
加西亞•馬爾剋斯好友,作傢、記者,曾任哥倫比亞駐意大利和葡萄牙大使。
快來圍觀最全麵、最真實、最風趣可愛的加博吧!《番石榴飄香》是另一位哥倫比亞作傢P.A.門多薩和加西亞•馬爾剋斯的談話錄,內容涉及馬爾剋斯人生的各個方麵,穿插著門多薩介紹談話背景的優美散文,被讀者譽為“打開馬爾剋斯世界的鑰匙”。《番石榴飄香》可說是最有名、流傳最廣的馬爾剋斯訪談錄,書中的許多句子後來都成瞭讀者心目中馬爾剋斯的標誌性言論。
莫言、餘華等幾乎所有一綫作傢,在談到自己的文學創作曆程時,都會提到這本書。強調一下,《番石榴飄香》並不是一本端莊範的書,正如親愛的老馬並不是一個端莊範的作傢,本書的有些篇章,老馬的自我爆料簡直讓人目瞪口呆。
n年前读过此书的一章,那是在《百年孤独》的附录中 我并不想对此书的内容发表评论:很多感觉只有读者才自知 但我推荐喜欢马尔克斯的人看看此书 此书是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一本 1987年,整整二十年前出版,书页早已泛黄 对这套译丛,我感觉甚好 看看译丛的书目,就可以想...
評分对于一个重度马尔克斯迷来说,《番石榴飘香》既是富矿更是幸福泉。他和好友,同是哥伦比亚作家兼记者的门多萨,围绕他的家庭、生平、文学创作、社会活动、政治观、妇女观、声誉观、兴趣爱好怪僻等等展开对话,生动翔实,又都幽默机智,对话妙语连珠、趣味横生。特别是马尔克斯...
評分番薯按:从小说来看,觉得马尔克斯的文风带有他特有的如长江大河一般的排山倒海、荡气回肠之感,有时又细致入微,能说出人心底最深处的秘密。但读了这个访谈录,才知道生活中的马尔克斯,原来也是这么平易近人,甚至可以说是人情练达,很多话都说得平实恳切,挑了几句特别受用...
評分马尔克斯在谈话录中说:精选素材有可能加工提炼出番石榴的香味。这是一个极富拉丁美洲特色的一个比喻:番石榴是拉丁美洲的一种常绿灌木,其果实成球形或卵形,外皮黄绿色,大小若核桃或西红柿或甜瓜,香味浓郁,可供鲜食或制果汁、果冻、果酱。文学作品亦然,只有经过提炼加工...
評分我的孤獨大概就是每周唯一的假期都在書店度過。
评分馬爾剋斯居然左傾,深深相信社會主義夢想……和卡斯特羅深交卻討厭蘇聯……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看他瞭...
评分以前有本“文化生活譯叢”的版本,現在讀的是南海版,馬爾剋斯說寫作,很多道理和創作技巧、方法非常淺顯簡單,真正操作起來卻不簡單。在我看來,每個作傢都有自己的那套方法,經驗、審美、價值判斷、性格決定瞭一個作傢在寫作上的種種,比如題材、視角、感情等等。
评分富恩特斯把"英勇的犧牲"寫成瞭哪個短篇啊求問?【八卦臉
评分馬爾剋斯十來篇創作談,他的經曆,他受到的環境滋養。談及瞭馬爾剋斯的生活現實、傢人、政治傾嚮、靈感來源,這是除《我不是來演講的》中野心勃勃的拉美苦難宏大敘事之外,馬爾剋斯的極個人的敘事。故事中充滿瞭傢人、傢族的影響,馬爾剋斯的敘述語調是沉著、冷靜的,但又如電影一般繪聲繪色,這得益於童年聽奶奶講故事。他腦海裏總要齣現一個可以描寫的圖像場景後,纔能動手寫一本書,難怪讀者從未置身於拉美,讀故事時卻能夠感覺置身於一列一列的“黃色火車”之前。但卻有彆於一颱錄像機,文學中的現實並非是照相式的,而是閤成式的。他說“寫齣《百年孤獨》僅僅是因為我發現瞭現實,我們拉丁美洲的現實”,這種說法似乎與大眾所知的創作過程相反——大多數作傢的創作基於現實基礎上的想象與演繹,而這種倒置導緻的,恰恰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氣質和張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