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桑塔格日记第二卷,时间跨度从1964至1980年.。如果说第一卷《重生》是以描述主人公成长过程为主题的教育小说,第二卷则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成功的成年时期的小说。31岁到47岁,桑塔格在不同世界(物质的,心灵的)之间来回穿梭,充满了极度的举棋不定和思想的种种矛盾。越南之行、反战斗士、乳癌化疗、中国旅行计划,以及《反对阐释》、《论摄影》、《疾病的隐喻》等传世之作的孕育而生,这一时期这一系列的鲜明标签,伴随着她内心情感的激荡风云、政治和道德的觉醒,使她迅速成长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家、评论家和思想家。
看一个人的日记,无疑是一种偷窥行为,即使这是一本已出版的日记,读者仍然是在偷窥。而偷窥,正是阅读日记的乐趣之一。 鲁迅在《马上日记》中写道,“我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样的日记的人们很不少。假使写的成了名人,死了之后便也会印出;看的人也...
评分十几年前跟风买了本反对阐释,也不算跟风--周围也没什么认识的人在读,好像是从杂志上看到还是听文学专业相关人士的哥哥和他的朋友说,还是因为这个书名很酷,还是因为百无聊赖去书店总得买几本。总之,那本红色小册还在我书橱的某处。当时买来应该翻了几页,无奈,印象中全然...
评分杨绛有本《洗澡》,把对人的思想改造叫“洗澡”。那么读桑塔格的日记感觉就是洗了一场桑拿浴。 桑塔格这个女人,感受力与表达力一流,各种关系在她笔下就是透明的。 她跟母亲的关系和我跟母亲的关系几乎一模一样,都是挨着巴掌长大的,而且自己长大后母亲依然需要恭维,要不母...
评分2004年12月28日桑塔格在纽约去世,那一年她71岁,她的儿子戴维·里夫也已经52岁。戴维不仅是她的儿子,也是她的编辑、得力助手,是与她相处时间最长,交流最多、最深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她的人,即便是这样,她内心最深的隐秘也不曾向他展示过,直到戴维打开她的日记。 ...
评分仿佛看完了一个人一生发的豆瓣广播。
评分仿佛看完了一个人一生发的豆瓣广播。
评分“最亲爱的—— “抱歉我没写信。人生艰难,人咬紧牙关的时候,很难开口说话……”一本凌乱的书
评分仿佛看完了一个人一生发的豆瓣广播。
评分仿佛看完了一个人一生发的豆瓣广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