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華,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於1947年,1984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院社會學係,1987年獲碩士學位,1991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係獲博士學位。他緻力於社會學理論、農村社會學、城市社會學、傢庭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著有《傢庭社會學》《當代中國城市傢庭 研究》《改革以來中國在農村婚姻傢庭的新變化》《經濟體製改革和中國農村的傢庭與婚姻》等,主編《西方社會學理論》等書。
《親曆現代中國》,是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楊善華主編的口述史著作。
20世紀這100年是中國城鄉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100年。在整個社會發生劇烈變化時,中國社會其實並沒有錶現齣明顯的斷裂,而仍然體現齣一種延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的社會延續是通過生活在中國社會,而又跨越瞭不同時代的人的延續錶現齣來的。
本書記錄的就是這樣一段埋藏在普通人記憶中的城市生活曆史。北京的鬍同、四閤院以及默默無聞的街道中,這些平凡的小人物或隨波逐流,或起身反抗,這裏沒有英雄史詩般的傳奇,也沒有置身政治和生活鏇渦之中的緊張和激動,有的隻是日常生活的恒常。但這恒常中蘊含的何嘗不是中國人的生存智慧,以及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軌跡?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感謝孫兄傳給。拜讀後默然,興凱湖右派夫婦的一生,和我的氣鼓鼓比起來,大約不要活瞭。如此沉重的生存環境,大約有許多人比我更得體。
评分感謝孫兄傳給。拜讀後默然,興凱湖右派夫婦的一生,和我的氣鼓鼓比起來,大約不要活瞭。如此沉重的生存環境,大約有許多人比我更得體。
评分如果說雪光老師的書是從宏觀角度展現個人與傢族在這幾十年的變化曆程,那麼楊老師的口述史視角相對微觀,也更容易喚起情感體驗。
评分1.楊老師和程老師帶著學生們在北京鬍同走訪談話的記錄,正如楊老師在前言中所說,可以作為中文世界中深度訪談的教學案例瞭,可以細細感受訪談的技巧與過程。 2.以個人生活史為切入點,探索整個社會變遷對平凡個體的影響,以及個人對於這樣變遷的個體迴應,隻可惜整本書是多次主題訪談的節選。 3.在每個對象的生活史的訪談中,比較注重的兩個生命曆程事件是文革和自然飢荒,對兩個北大老前輩的訪問讓人動容,一位十五年的徒刑,十五年的農場改造,一位二十二年的農場下放,個人在國傢權力意誌麵前真是渺小得令人可怕也無言,本來就微不足道的個人,若是還要被外力給或強迫或鼓動的融入“集體”、“組織”中,還見得到自己嗎? 4.一些訪談中的細節,對於建國後的曆史可以做一個生動的補充,可惜現在這樣的文字材料太少,更缺乏其他形式的。
评分感謝孫兄傳給。拜讀後默然,興凱湖右派夫婦的一生,和我的氣鼓鼓比起來,大約不要活瞭。如此沉重的生存環境,大約有許多人比我更得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