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哲學傢之一。其思想和研究跨越於多個人文學科:現象學、詮釋學、精神分析學、符號學、政治學與倫理學等等,他總是試圖在衝突中尋找縫閤的契機,以解釋我們的社會與曆史、製度與文化,以及我們自身的存在。主要著作有《意願與非意願》、《活的隱喻》、《詮釋的衝突》、《從文本到行動》、《時間與敘事》(三部)、《自己本身作為一個他者》等等。
夏小燕,法國勃艮第大學哲學係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主要涉及現象學、美學、法國和德國當代哲學。
《從文本到行動》匯集瞭利科在20世紀70—80年代發錶的重要係列論文,這些文本代錶瞭利科研究詮釋學的一個重要階段:從現象學到詮釋學,從文本詮釋到行動詮釋;對話語和敘事作齣反思,並對意識形態與處於城邦核心的人的行動進行追問的同時,利科強調瞭介入這兩者之間的諸種關係。
在《從文本到行動》中,利科逐漸擺脫瞭要在其他學科麵前捍衛詮釋學的焦慮,他從鬍塞爾現象學與詮釋學的關係以及詮釋學自身的曆史看到瞭自己研究的獨特角度和價值:立足於文本理論建構一種超越施萊爾馬赫、狄爾泰、海德格爾甚至伽達默爾的詮釋學,並且將之應用於解釋人的行動、社會意識形態,從而建立新的政治和倫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利科的這本,算不上好的哲學讀本,但對於做文本研究的會有極大啓發。 文本的詮釋——文本造成瞭從指涉到顯示的中斷,文本可以說懸置在空中。文本的準世界拒絕成為人們談論中呈現的東西,而是化為作品所展開的靈韻。也是文本的敞開。 行動的詮釋——個人的化為己有的對等物不是某種可被感知的東西,而是由說明釋放齣來的動態含義,我們把這種含義等同於文本指涉對象,也就是它展開世界的能力。
评分從文本解釋人類世界的角度:人類做事總是有兩個理由:一個是為自身承認而鬥爭的文本理由,另一個則是內心所欲求的真正理由。
评分倫理和政治✔ 角度太新奇瞭,幾乎成瞭啓示錄,但知識積澱又足夠厚實
评分這本論文集與《詮釋學與人文科學》有不少重復的地方,但翻譯上瞭不隻一個檔次。
评分這本論文集與《詮釋學與人文科學》有不少重復的地方,但翻譯上瞭不隻一個檔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