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瀋從文 傳記 中國文學 張新穎 文學 人物傳記 民國 中國
发表于2025-04-12
瀋從文的後半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從文,生於1902年,逝於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諾貝爾文學奬的最有力的候選人。”不少人喜歡這樣的說法,以此來加重對瀋從文的崇仰和錶達遺憾。《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認為,這固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不過實在說來,獲奬與否並沒有多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瀋從文的認識,能走到多遠多深。1988年,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重新發現”瀋從文的工作仍將繼續……
從1948年始,瀋從文在時代大轉摺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成為他後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業的起點。《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著作由此起筆,沿著他生命的坎坷曆程,翔實敘述他的社會遭遇、個人選擇和內心生活,敘述他為始終不肯放棄的物質文化史和雜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齣。
《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傳記,特彆著力於呈現瀋從文後半生漫長而未曾間斷的精神活動。在時代的劇烈變動中,這種連續、細密、復雜的個人精神活動,清晰見證瞭一個弱小個人的全力掙紮,一個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顯現的強大勇氣和信心,一個“有情”的知識者對曆史文化長河的深沉而莊嚴的愛——一如他愛傢鄉的那條長河,曾經不知疲倦地抒寫那條河的故事,他的後半生甘受屈辱和艱難,不知疲倦地抒寫曆史文化長河的故事。
張新穎,1967年生,山東招遠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曾任韓國釜山大學交換教授(200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訪問教授(2006年),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文學評論傢奬”(2006年)、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傢奬”(2008年)等多種奬項。
主要作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瀋從文精讀》、《瀋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等,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等,隨筆集《迷戀記》、《此生》、《有情》、《讀書這麼好的事》等。
引用資料多,主觀評述少,十分剋製,其實反而是通透之體現;對材料的串接與使用也變成另一種寫作。瀋將生命與境遇盡力隔絕開來,以沉浸與專注,來抵抗時代的荒謬與虛無,難得並且有效。
評分與金介甫和淩宇的兩本傳記,可以並稱瀋從文研究三絕瞭。以原始材料做傳,將曆史事件並置對照,極其剋製主觀評述。上次看到這麼精彩的作傢傳記是止庵的《周作人傳》。
評分文字會齣賣你,文物不會
評分用文本材料串聯起的瀋從文後半生傳記,從文先生的“臨深履薄,深懷憂懼”,在時代和曆史的洪濤巨流中的完全孤立,後半生遭受的淩辱與苦難,以及通過文物研究工作來對抗消極和絕望,從精神上剋服時代和現實睏境的方式。可惜多是材料的堆砌,而缺乏作者自身的創見。
評分或許名人的後半生與諸多八卦和政治交織在一起很有樂趣,作者也引述瞭許多迴憶錄的語言把這些內容編排成客觀口吻的作品,更有現實感,不過這樣真的好嗎?
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1956年底沈从文在上海出差时画的速写。外白渡桥上人潮汹涌,“是红旗的海,歌声的海,锣鼓的海”,而远远的江面上停着一艘小小的舢板,上面的人兀自不醒。沈从文后来记录,舢板上的人被吵醒后,也只是自顾自拿网兜捞鱼虾。他感慨道:“虽那么小,那么跳动—...
評分用现在的眼光回望1949年后的文艺界,可以看到为了迎合形势,投入“跟上时代”的写作,很多作家的后半生都因此“荒废”了。那些宏大叙事作品,留给后人的唯有叹息。当然,即使在写作上在发言上如此紧跟形势,也没有人能逃脱属于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文人注定的悲剧。这一波...
評分沈老之事,半夜读来,有时会红了眼眶,但好像又已够理性,读他人故事,只叹气两声为好。能被后人记住的,都是从辱不惊,顺从内心者。读完,于我个人心境,已提升一点。 沈老有一种“忘我”的修复能力,一面成熟,一面也永远天真幼稚 ;一面满足,一面彻底的冷眼旁观。就如他的...
評分对时间的感觉与思考蔓延在沈从文的文字中,而我相信,任何对于自我生命状态有所觉察的人,其思考最终会落脚于时间的维度,因为,存在像寄居蟹一般占据着时间之壳。 缭绕于死亡、循环、永生的话语,都源自时间这一终极问题所引发的焦虑感。死亡是托尔斯泰或者福克纳的命题,幼...
評分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1956年底沈从文在上海出差时画的速写。外白渡桥上人潮汹涌,“是红旗的海,歌声的海,锣鼓的海”,而远远的江面上停着一艘小小的舢板,上面的人兀自不醒。沈从文后来记录,舢板上的人被吵醒后,也只是自顾自拿网兜捞鱼虾。他感慨道:“虽那么小,那么跳动—...
瀋從文的後半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