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利奥波德进人联邦林业局任职,后从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创立“荒野学会”(The Wilder ness Society),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1948年4月21日邻居的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火的路上因心脏病猝发逝世。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先觉的环境伦理思想 文/Sofia 《沙郡年记》和《瓦尔登湖》是环境法学生的必读书目。 也许你会奇怪,《沙郡年记》和《瓦尔登湖》这样看似与法学没有任何明显关联的文学书籍,为什么会成为法学学生的必读书目。其实,只要你翻开这两本书籍,便会发现答案就蕴藏在文字背后。 这里...
评分陌生的大自然 “曾经有一段时间,绅士和淑女们喜爱在田野上漫游,他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而是为了要搜集一些午茶时间的话题。这是一个将所有的鸟都称作‘小鸟儿’的时代,一个以拙劣的诗文表达植物学的时代,一个所有当代人都只会叫嚷着‘自然...
评分一、关于自然文学 终于读完了《沙郡岁月》。这离我初次接触自然文学已快十年,十年后我依然对此情有独钟,倒是甚感欣慰。 初次接触自然文学,是高中时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大自然的日历》(Nature's Diary),作者是苏联散文家米·普里什文(Михаил Пришвин,M...
评分我希望每个看到这个书评的人都来读一读。看看美国在一个世纪以前,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房地产,都做了些什么。看看那时候的人,都是怎么样对待土地的,怎么样认识土地的。再想想今天的我们,都正在做些什么。 我不知道这本小册子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
评分自然辩证法布置的读书作业,顺手传上来吧 Part 1 从地球公民说起 在读《沙乡年鉴》之前,我恰好看了一个叫做《地球公民》(<Earthlings>)的片子,它描述了人类是如何为利用动物而制定出工业化的标准,去饲养、屠杀这些于我们同为“地球公民”的生物们,以及用它们去做科学实...
今年读过最喜欢的书之一。前面70%自然笔记的部分年初很快就读完了,剩下的关于土地伦理的论述读了大半年(对我来说有些枯燥了,但在那个时代确实有着超前的意义)。对我来说,诗性的文字比单纯说教更有力量,足够震撼了。读完恨不得去读个动植物学专业,然后去乡野生活。
评分旅鸽、野狼、北美橡木、小麦、鹿、人等物种之间的生态演变与平衡。山丘和土地是永恒的,人只不过时间径流中的一瞥,所以对自然应该更有一种敬畏心。文章中对荒野、休闲生活、生态学的论述很有启迪,然而已经是美国作者半个多世纪前的思考了。
评分误打误撞看了这么一本冷门书,半个世纪前的生态系统保护论,视角宏观而且相当有前瞻性,笔下的荒野世界非常美。只是越看越觉得人类简直是上天派来给地球添乱的——作者指出土地不仅只有经济价值,自然界的制衡与循环比公众所认知的更加微妙,人类自以为是的“保护”更多出于短视的私利且并不高明——没有人的时候大家都过得蛮好。真的有一条协调矛盾的出路吗?如果没有,最终也不过是人类从不再宜居的星球上消失,一切用不了多久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其实所谓的“拯救”自然,真的是自救而已。时空和学科的距离略远,文本共鸣程度不高。
评分“给所有还不够纯美的人类心灵。”(((啊啊啊我的生命之书,可以看一遍再看一遍再看一遍一遍一遍……
评分2015年最后一本书 写于半个多世纪前 讲了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与土地的关系 存在即合理 在自然界是有一定道理的 哪怕微不足道的狗尾巴草 惹人生厌沾满一身的苍耳 我们那叫它叫花子 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进化和毁灭有时是同义词 人生于土地又归于土地 纪录片棉花里 其实就很清晰地呈现了土地之于人 最重要的是生命力。打开心眼 去感知自然之美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