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介绍
卡鲁姆•罗伯茨(Callum Roberts,1962— ),英国约克大学环境系教授,海洋保护生物学家,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大使,兼任美、英等国家级海洋保护区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代表作品
本书为其代表作,获得“蕾切尔•卡逊环境书籍奖”,并被《华盛顿邮报》评为2007年度十大好书
本书借助精心挑选的探险家、海盗、商人、渔民和游人的第一手资料,深情地重现了一再发生却又一再被遗忘的海洋生物历史伤痕,探讨了悠久的商业捕鱼史,展现了在人类贪婪的攫取下,海洋如何从过去的丰盈走向现今的空荡,带领读者穿越五个多世纪的历程,见证了海洋的衰亡。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并非一片黑暗,全书最后一章,在单独划出的海洋保护区,动植物已经恢复到过去一个世纪之前的程度,这样的成果表明,就像“寂静的春天”可以变得不再寂静,空荡的海洋同样可以变得不再空荡。
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习惯把渔民叫做“讨海人”。讨海,寓意“向海讨生活”。先民们畏惧海之神威,但为生活所迫却不得不靠海吃海,便以这样谦卑的语词乞求自然的谅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和海的关系改变了,人认为自己是大海的主宰,可以肆无忌惮地向海洋索取。日复一...
评分(刊于《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8日) 文/俞耕耘 倘若以生命起源的视野看,海洋无疑是我们的原初摇篮。人类在陆地生存的“文明”,在漫长的进化史面前,不禁显得沧海一粟。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鲁姆·罗伯茨的《假如海洋空荡荡》,或许就像一个警世的箴言,提醒我们:生命既然可...
评分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习惯把渔民叫做“讨海人”。讨海,寓意“向海讨生活”。先民们畏惧海之神威,但为生活所迫却不得不靠海吃海,便以这样谦卑的语词乞求自然的谅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和海的关系改变了,人认为自己是大海的主宰,可以肆无忌惮地向海洋索取。日复一...
评分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习惯把渔民叫做“讨海人”。讨海,寓意“向海讨生活”。先民们畏惧海之神威,但为生活所迫却不得不靠海吃海,便以这样谦卑的语词乞求自然的谅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和海的关系改变了,人认为自己是大海的主宰,可以肆无忌惮地向海洋索取。日复一...
评分令人震撼并发人深省的一本书,无数事实案例描绘出人类的海洋史其实就是一部屠杀海洋生物的血泪史。 渔民自古就如同蝗虫一般扫荡一个又一个渔场,无数种类的鱼类正在迅速消失或已经消失。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少量渔民即可给海洋生态带来无法恢复的灾难。新的科技给渔民带来了更...
按需。
评分海洋就像上帝把陆地连同陆生动物直接摁进了水里,而实质是现在的陆地是原来的海洋,生命经历了从水中走上岸,又返回水里的过程,因此全球物种包括四足直立行走的人是高度依存的,若想继续活下去,就得给其他物种一条生路。因此保护海洋刻不容缓,海洋的鱼只有人类探险殖民之前自然状态下的十分之一了。这是当年的海洋自由论的最大最坏的副产品,如果海洋是可私的,人类会早些觉醒节制合理管理。在各国大陆架上或专属经济区及小部分公海建立海洋保护区,恢复海洋生机迫在眉睫。否则,大海会变成没有星光乌黑的天,如永黑的太空一样空洞死寂。
评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认为即使有滥捕有灭绝,大海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孕育生命的这片蔚蓝就要被人类吃光了,想起了母亲不时就会念叨起她17岁那年在盖县吃过的纯海产大飞蟹,想起了只剩下传说的大黄鱼,休渔期要不打折扣的坚持下去,海洋保护区一定要建立起来,生物多样性要恢复,只有可持续发展才会有钱赚。
评分一本读来触目惊心的渔业发展史,十多个世纪以来,物种不断灭绝、生态持续破坏,最终人类会走向自取灭亡。此书不是在介绍单一的海洋史,而是以点带面地写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史,既有全景式俯览,也有翔实丰富的史据,甚至还很有趣、好读。我对未来仍抱有悲观情绪,纵使有众多保护海洋环境的国内协定、国际条约、法律法规,人类恐怕还是要走到吃到教训才会收手,文明史大抵如此。
评分按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