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琳·麦卡洛,1937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从童年起便酷爱阅读,对文学和历史兴趣浓厚。因理科成绩优异,她选择了医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她曾先后在悉尼、伦敦和美国的耶鲁大学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而在业余时间,她以写作自娱自乐。1977《荆棘鸟》的出版及畅销改变了她的人生。她成为专职作家。此后,她写了大量作品,题材广泛,但没有一本再创《荆棘鸟》当初的神话。现今,她与丈夫居住在南太平洋的诺福克岛。
★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成名作,一部厚重的澳大利亚家世小说,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1977年首次出版并产生轰动效应,长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59周
★1983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赢得六项艾美奖,收视率仅次于《根》
★2003年,BBC经过调查选出的“伟大读物”书单中,《荆棘鸟》名列其中
★在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之前,《荆棘鸟》就一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市场上流行着好几种译本。译林出版社为满足读者要求,引进了《荆棘鸟》,使得它重新和读者见面,十多年来连年重印,深受欢迎。《荆棘鸟》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经典,成为永恒。
★装帧精美,值得收藏的纪念版本!
《荆棘鸟》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家世小说。家庭秘密、禁爱、新大陆的繁重劳作交织在考琳·麦卡洛这部畅销传奇之中。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的故事。克利里家族在20世纪早期来到了澳大利亚,在广袤的德罗海达牧场谋生。小说的时间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麦卡洛在这广阔的历史大背景下,让主人公轮流登场,上演从1915年至1969年间发生的故事。然而全书的核心还是菲和帕迪•克利里的独生女梅吉和英俊的教区神父拉尔夫之间不可能实现的爱情: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痛苦。本书问世时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国畅销不衰,并被多次搬上银幕和荧屏。如今,《荆棘鸟》在澳大利亚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绝世爱情,被广泛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最近想入手一本1983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由晓明、陈明锦译,李小棠校的《荆棘鸟》,一是因为这是最早的中译本;二是因为该书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了(猜想是因为没有买下该书版权的缘故),三是看评价,不少人都觉得翻译得不错,甚至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本。我先下载了电子版的看了看,...
评分《荆棘鸟》—— 忘记什么时候读过了,而且因为读的是英文原版,所以一直恐怕有限的语言能力让自己错过了很多细节、误解了不少文字。但是即便如此,按我的印象,仍旧觉得这样的小说应该不仅仅止于让读者询问“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情”或者“什么是坚持”。被荆棘鸟的歌声...
评分最近想入手一本1983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由晓明、陈明锦译,李小棠校的《荆棘鸟》,一是因为这是最早的中译本;二是因为该书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了(猜想是因为没有买下该书版权的缘故),三是看评价,不少人都觉得翻译得不错,甚至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本。我先下载了电子版的看了看,...
评分我本人是不太喜欢这本书的!纵观全文只是一个大家族几大女人的悲剧。这类书大概也只有女人才会去读,看一个个给着五星好评的人哪个不是女读者!我觉得作者也只是把大部分女人对待爱情的观点表达出来而已。我不喜欢这本书大概是因为有一些东西我是能够产生共鸣的,只是我不愿意...
评分这是我高中时候看过的一本书,印象极深.太令人窒息的感情,太沉重的负担.当梅吉眼见自己的儿子走上同样的神父道路的时候,心里会不会有嘲笑自己的成分呢. 也许注定了,得到就要偿还.这是这本书告诉我的.
感觉没有达到与飘相比的程度。男女主的感情很多部分有点莫名其妙,让人同情不起来。最后比较喜欢女主的女儿,稍微正常人一点。澳大利亚风景描绘得不错。
评分人一生之苦就是在“理性”与“感性”中挣扎,在“向左”和“向右”中徘徊,然后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最终只能用一句“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来定义自己的人生。
评分玫瑰的灰
评分如今看来,十分俗套,但在过去,是刻骨铭心。书一样,爱情也一样。
评分最后一封信感人至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