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伊·海勒生于伦敦。她的作品散见于《星期日独立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名利场》、《纽约客》、《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1993年她迁居纽约。2002年她因《每日电讯报》的专栏获得英国“年度专栏作家”奖。2003年小说她凭借《丑闻笔记》入围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决选名单。
一个关于女性激情与压抑、妒忌与自满、友谊与孤独的故事。
英国布克奖决选作品,同名电影《丑闻笔记》由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和朱迪·丹奇主演。
40岁的女教师希芭和15岁的男学生康纳利堕入爱河,恋情被披露后,她因“猥亵男童罪”身败名裂。小说的叙述者是希芭的同事,教师芭芭拉,一个孤单、敏感、颇有文学修养的62岁老小姐。芭芭拉决定为希芭辩护,殊不知她的笔不仅泄露了希芭的秘密,也把她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
故事非常有趣。主人公希芭是一个伦敦北部的学校老师,她因爱上自己学生而堕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故事的主线并非她与15岁男孩的关系,而是两个女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奇怪联系。这另一个女人,就是泄露我们师生恋的女教师。就道德来说,我发现它是我拍过的最困难的影片之一……这个故事让我震惊,在道德方面我是个非常保守的人……我必须思考希芭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连她自己都不十分清楚。——电影《丑闻笔记》女主角,凯特·布兰切特
值得思索的不伦之恋,令人捧腹的幽默,促狭而机智,视角尖锐。在阅读中,读者被逗乐却又喘不过气——这段恋情中的两人,一边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边是在自欺中沉醉,被禁闭在欲望和背叛中,无助而无法自拔。—VOGUE
在Mel淘书的时候,因为行李体积和重量均有限,几乎每一本都是千挑万选。Zoe Heller的Notes on a Scandal算个例外。这部小说年前就出了中文译本,褐色封面,三只交错的高脚杯,颜色各异,很有那么一点情调。企鹅的旧版,淡绿色封面,一个金发的中年女人把头高高后仰,骄纵,歇斯...
评分我不知道电影导演为何如此轻率地将芭芭拉施予希芭的情感简单诠释为同性恋情,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解读方式更加具有票房潜质吧。 事实上,在卓依·海勒笔下的两个女人, 只是进行着一场无伤大雅的猫鼠游戏——希芭没有凯特布兰切特的隐忍与犹疑,芭芭拉也没有朱迪丹奇的尖刻与冷酷...
评分《丑闻笔记》的故事转述起来有点简单俗套,有家有室生活优越的女教师希芭爱上15岁男学生康纳利,陷入一场不伦的恋情。结局很狼狈,康纳利厌倦了比自己大25岁的希芭,私情败露。小说绝对不言情,从始至终,毫无浪漫可言。同样的故事大纲,这些年在影视作品里都已经火热过了,95...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借一个不伦之恋的外壳,要探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要如何在这个“现代世界”上生存?是希芭式?还是芭芭拉式? 在老姑婆芭芭拉看来,美丽的希芭“心满意足,快乐无比,简直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奇迹”——那就意味着是在说:现代生活不允许奇迹。 希芭曾经这...
评分很多人都应当记得第一次从猫眼里窥视外界,熟悉的地方变得扭曲,内心无比期待地,踮着脚凑在猫眼前,看陌生人在邻居家门口来来去去。 我们都有窥探欲,把自己包裹在安全的所在,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充分享受获得秘密的愉悦和道德的优越感。若非如此,怎会有火爆的电视真人...
《丑闻笔记》讲的是41岁高中老师和15岁学生的恋爱,最后败露,老师上法庭,坐牢,失去家庭,身败名裂。现实中,这个女教师出狱后,学生也长大了,他们俩结婚,在一起生活。马克龙的故事也是类似,他17岁,爱上有三个孩子的41岁高中老师,后来就一直在一起。有时候小说更冷酷,而现实更暖心。也许这是因为小说描摹普遍的人性,而现实却是千姿百态,更加容忍传奇。
评分非常畅快淋漓的一本书,结尾稍弱。
评分他们不会懂久久没有人碰过,以至于公交车司机的手一个不经意碰到肩膀时,都会像触电一样,一股渴望的震撼直传到两腿之间的感觉。无论我坐在公园长椅上,地铁上,或者教室椅子上,都会感觉腹中累积了一股像石头一样庞大的爱意,从未使用过而且漫无目的。
评分《丑闻笔记》讲的是41岁高中老师和15岁学生的恋爱,最后败露,老师上法庭,坐牢,失去家庭,身败名裂。现实中,这个女教师出狱后,学生也长大了,他们俩结婚,在一起生活。马克龙的故事也是类似,他17岁,爱上有三个孩子的41岁高中老师,后来就一直在一起。有时候小说更冷酷,而现实更暖心。也许这是因为小说描摹普遍的人性,而现实却是千姿百态,更加容忍传奇。
评分也许应该看看原文书 总觉得结尾很奇怪 不是值得看的书 电影怎么会选凯特布兰切特呢 女王气场那么重 反倒觉得瑞秋很适合演芭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