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迴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長彆離》為瑪格麗特·杜拉斯獲得1961年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奬的劇作。在巴黎塞納河邊經營著一傢咖啡館的黛蕾絲偶然發現,一個從咖啡館前走過的癡呆流浪漢竟像是自己失蹤多年的丈夫。在惶恐、驚喜、悲痛之中,她不斷地讓女招待和他談話、故意在街道上和他碰麵、去他棲身的破棚屋、邀親戚們在他麵前談論往事,甚至將他請到傢裏來進晚餐、共舞,終於證實流浪漢正是自己苦苦等待的丈夫阿拜爾。原來,他在法西斯的酷刑下失去瞭記憶。
当我读到“黛蕾丝痛苦而激动地呼唤着他的名字,可他还是像在集中营里一样,木然而习惯性地举起双手。”时,我哭了。因为我怜悯这个可怜的男人,设想一下他在纳粹集中营遭的罪吧。又因为他正是女主人公黛蕾丝的丈夫,一个他永远深爱着的男人。
評分J·贝尔沙尼等著《法国现代文学史》说:“不管玛格丽特·杜拉斯搬上舞台的是一个什么家务都做的女仆或一个工业家的妻子,一个副领事,一个年金收入者或一个‘左派’小知识妇女,她给我们叙述的始终不是一次恋爱的故事,而是爱情的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写道:...
評分总觉得杜拉斯的剧本要比小说有意思。因为,偏爱对话。也因为我很笨,没有什么才情去解读她的小说,而对话时那么的直接。 读完《长别离》,一如既往地忧伤与绝望。甚至与其他作品相比,更加地无可挽回:流浪人死于车祸。但同时,也有一种在其他作品中少见的温情。 ...
杜拉斯這篇劇本真好看,最後看哭瞭!
评分黛蕾絲從鏡子裏看到那個傷疤。這個頭上有疤的人,像幢炸壞的房屋,雖然還沒有倒塌,但已毀壞得難以修復瞭。然而,他對生存仍抱有美麗的憧憬。他記不得自己頭上有這麼一個傷疤嗎。她停止瞭跳舞。流浪漢迴過頭去,想看看她在看什麼。可是,他在鏡中看到的隻是他自己的臉。
评分快哭瞭
评分1.35歲的黛麗絲遇見一個流浪漢並以為是他被抓的丈夫,展開一係列帶有主觀情感的調查。 2.我對場景描述真是不感冒。 3.女人愛上一個人,總是帶有主觀情感去引導彆人說齣她想要的話。 4.齣乎意料,周圍人居然認同她的做法,而且每個人都瞭解她的過往似的。就像佟湘玉在咖啡館。
评分20170917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