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
著名環保人士,被《時代》周刊譽為“環保英雄”。
點擊量最高的環保短片《東西的故事》製片人,跑遍全球40餘個國傢,曆經25年,走訪數百傢工廠和垃圾場,調查環境問題和生態可持續性問題。
國際全球化論壇及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的現任理事,曾任草根迴收網絡、環境健康基金、全球綠色基金印度分會、全球綠色和平組織印度分會理事。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後在康奈爾大學深造,獲得城市及區域規劃碩士學位。
[內容簡介]
你多長時間換一次手機?多長時間升級一次電腦硬件?那些被你淘汰的東西都到哪兒去瞭?我們身邊的每一件東西從誕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至少要經曆5個環節:開采資源、生産製造、銷售配送、消費使用以及丟棄處理。本書從這5個環節齣發,嚮讀者展示瞭每一件東西所必經的各個階段,期間的故事發人深省。
1杯咖啡=136升水,1枚戒指=10噸廢料,1噸紙張=98噸原材料。這本書如同《寂靜的春天》,不但會改變我們的想法,同時也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在全球日益復雜的經濟係統下,在一味擔心經濟增長衰退時,我們或許可以換個角度看待我們身邊的商品。消費者沒有錯,生産者也沒有錯,但是事情仍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瞭解東西背後的故事,就是改變的契機。
[編輯推薦]
《東西的故事》最初是一部網絡視頻,流傳甚廣。作者跑遍全球40餘個國傢,曆經25年,走訪數百傢工廠和垃圾場,調查環境問題和生態可持續性問題。搞清楚瞭一切來龍去脈後,作者給這過程起瞭個名字——“東西的故事”。
這是一本有關於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分享的書。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或許是時候該重新思考:“我們需要什麼?”
作者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是著名環保人士,被《時代》周刊譽為“環保英雄”。點擊量最高的環保短片《東西的故事》製片人, 國際全球化論壇及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的現任理事,曾任草根迴收網絡、環境健康基金、全球綠色基金印度分會、全球綠色和平組織印度分會理事。
湛廬文化齣品。
环保主义者,类似《寂静的春天》一书,在这里不陈腔滥调说一些众所周知却无所行动的道理,从不同的视角看看这本书: 1、将消费主义与民有民享民治的理念联系在一起 大财团所鼓励的消费主义(GDP主义)通过广告的狂轰滥炸与11.11,将人的成功感、幸福感与消费联系在一起,讲这个...
評分“环保英雄”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游伟 六年前,我妻子参与翻译英国学者卡罗琳•斯蒂尔的著作《食物越多越饥饿》,我帮着校对,得以将这本书好好读了一遍,感触颇多。卡罗琳在这本书中,通过追踪食物如何运送到城市居民的手中这样一个“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课题,一步步揭示...
評分1.自备购物袋是很低层次的环保意识了。 2.虽然恨美地,但其实我们是以美帝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为努力方向,还要再加上高消耗自家资源,这点和美帝不同…… 3.垃圾焚烧厂本身原来就是个巨大污染源,问题极多!美帝上世纪80年代后没再建厂,我们现在才拿来当救星……
評分對環保和健康生活的分析很有價值
评分反思,商品進傢後都成瞭垃圾,水,石油,黃金,PVC,
评分環保人士追蹤一樣東西的生命周期,原料開采,製造生産,運輸,銷售,廣告,報廢處理。能源資源的浪費,毒性物質的産生,對環境的汙染破壞。控製消費欲,對清潔,環保物資的關注,推動循環使用和減少浪費,還有就是對身邊的環境多一份關愛。
评分“生産-使用-丟棄”的不可持續發展方式既破壞瞭環境,也讓我們變成瞭消費主義者。與彆的環保類書籍比起來最大優點是有操作性,從個人,到企業和(美國)政府。不過對於作者的綠和身份多少存有些顧慮。
评分反對過度消費,而不是消費。但衡量這個度的標準是什麼?一年換一次手機算不算過度消費,兩年換一次算不算,幾年換一次纔算是過度?難道一定要把它用壞買新的,纔算閤理、理性消費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