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思想史 罗志田 近代史 历史 中国近代史 学术史 社会视角 近代中国
发表于2025-05-26
权势转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新墨西哥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新书有《经典淡出之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三联书店),另《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即将出版。
一分为二。
评分“落伍”,“争夺”,“历史”,“西方”这种平常的词都加上引号,看了之后感觉很疲劳,像噎着了似的。越来越不喜欢思想史了。
评分关于【科举制废除的后果】的两篇写得非常好,【国进民退】也很有启发意义,罗大师对晚清民初士人/知识分子的心态变迁尤为关注,这是我所欣赏的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切入点/突破口
评分四星半,相当赞。九篇论文,围绕着一个主题-近代中国的权势转移。什么样的权势,转移到哪里的,怎么转移的?这就是本书力图在某一方面做解答的。我个人有一种观点,近代史和先秦史一样,永远都不会有真正正确的答案的,只能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树立典范而后不断的推翻。这本书个人以为最佳的在科举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和边缘知识分子两篇。有关边缘知识分子的塑造以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真的是大开眼界...科举制的废除更让人有一种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的感觉。往日的各种吊诡现象放到今日社会同样还是存在,尤其是城市和乡村的疏离,让人清楚的体会到历史是在循环中往复的...
评分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清季民初反传统倾向的演化
近代中西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学战”亦即文化竞争,但中国士人自觉意识到这是文化竞争已是西方发动一系列进攻之后了。西方传教士以寻求富强的名义向中国士人灌输科学的价值,承认西方有“长技”,与中国是平等的,开始学习西学,并不断拓展"西学“的范围,并赋予“西学”以普世性...
评分需要反思的是,“民”意识的兴起本是晚清的一个显著现象。从“鼓民力”、“开民智”、“兴民权”到“新民”等一系列口号,在在表明了代民众立言的士人希望普通民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在国家兴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仿佛要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评分【《自序》p2说,如果把近代中西文化交往视作两大文化体系的竞争的话,则中国一方正如罗荣渠先生指出的,是“打了大败仗,发生了大崩溃”。中国士人本来是以文野分蛮夷,自认居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到后来则主动承认西方文明而自认野蛮,退居世界文化的...
评分需要反思的是,“民”意识的兴起本是晚清的一个显著现象。从“鼓民力”、“开民智”、“兴民权”到“新民”等一系列口号,在在表明了代民众立言的士人希望普通民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在国家兴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仿佛要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评分在读再造文明的时候 就有一种心疼胡适的矛盾与落寞的“同情” 如今读过权势转移 无疑使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尴尬与无奈。 正如『双城记』所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斥着前所未有的变动和不稳定,这种激荡的状态给予了人民机遇...
权势转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