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许倬云 中西比较 文化 中西对照 中国 東西文化交流 社会
发表于2025-02-15
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为什么中国走向大一统,欧洲发展出列国并立的局面?
★16世纪以来,面对西方,中国为何无力招架?
★中华文明的复兴,机遇何在?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
许倬云先生不仅以其学贯中西的素养享誉海内外学术界,近二十年来他还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力图将历史的现实意义呈现给大众,在中国大陆陆续出版了《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万古江河》等著作,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雖然是寫給普羅大衆的書 但是一者提到過強材料的時候 似乎應該稍微在註釋提及出處 否則大衆會深信不疑 而這種過強材料往往未必站得住腳 否則學術界早就沒了爭議 第二 通過過弱的材料或者其他形式證據 得到過強結論 這種推理大衆雖往往不亦分辨也不在乎 但作爲一個知名學者的基本素質 應該比較忌憚做這樣的推理 總而言之 學者多年訓練出來的應該是審慎的態度 這不應該因讀者的角色轉變而發生任何變化 對於大量的讀書過少的讀者 很容易受到一家之言過大渲染 本書的流行氣 過多蓋過了作者的書生氣 十分惋惜
评分许居然也配称教授?院士?此书完全就是适合中学生看的厕所读物。其所谓对照,完全是对中西方文化肤浅地对照介绍。喏,你看,外国人是高鼻子、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的,中国人是矮鼻子、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好了,讲完了。不仅肤浅,更让人震惊的是论述时有离谱的错误。四大名镇居然是宋朝成名的,且不说这是明清形成的叫法,特别汉口是在明朝成化年间汉江改道才形成的,宋朝根本没有汉口这个地方!又,某处讲到虞允文,居然说他对抗蒙古骑兵,苍了个天的,人家在采石矶扭转乾坤破的是金国的完颜亮好不好?至于老先生说日耳曼人是印欧民族一路游牧开拓过来,所以后来弃马乘船也保持了开拓精神,我真想呱呱两耳刮子,印度阿三也是源自印欧,成天被各种外族狂虐,也从没看他们像汉族那样对游牧民族反戈一击。
评分欧洲人在近几百年里把整个世界折腾了一遍,也让人类文明前进了一大步。再看看今天,也许是时候休息一下了。
评分中西文明的演进和差异,可见一斑。
评分什么鬼啊。。。这也叫对照?
看完之后,对于欧洲古代历史更为了解了。 在我看来,现代的欧洲是起初是受到了来自西亚和非洲的移民,因为这些人是外来人,他们要想在此地拥有自己的土地就必须选择战争,以武力争夺地盘,就如同我下坝人流传的那样,早在很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迁至至此,没有地盘,没有房屋,...
评分1957年,经胡适先生四次努力争取,时任中研院史语所助理研究员的许倬云,获得纽约华侨徐铭信提供的1500美元奖学金,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1962年3月2日,许先生学成返台当日,恰逢胡先生出殡。他赶到南港中研院送先生最后一程,因为先天不良于行,只能送到山下,内心百...
评分1957年,经胡适先生四次努力争取,时任中研院史语所助理研究员的许倬云,获得纽约华侨徐铭信提供的1500美元奖学金,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1962年3月2日,许先生学成返台当日,恰逢胡先生出殡。他赶到南港中研院送先生最后一程,因为先天不良于行,只能送到山下,内心百...
评分当“地球村”这个概念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跨文化”便从曾经门可罗雀的学科渐渐变成普罗大众。在“跨文化”的学科分之之下,有“跨文化交流”、“跨文化研究”、“跨文化传播”等等,宗其所言,“跨文化”是全球一体化的必然,如何在异域文化中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并且实...
评分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