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1932年出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年轻时遵从父愿进入都灵大学修习法律,随后辍学,不顾父亲的反对改修中世纪哲学与文学。博士毕业后他成为了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文化部的编辑,同时在都灵大学任教。如今的艾柯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学者、中世纪学家、符号学家、作家与藏书家,学术研究纵横古今,小说随笔睿智幽默。艾柯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散布在各地的家中,其中有超过一千两百册珍本。
《剑桥意大利文学史》将艾柯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为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并盛赞他那“贯穿于职业生涯的‘调停者’和‘综合者’意识”。艾柯有着轻松游走于多个世界的才能,既不保守也不偏激,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他的作品辽阔繁复,又富有趣味,令读者在跟随他的头脑风暴中,也品尝到多重世界的魅力。
博尔赫斯笔下博闻强识的富内斯和部落老人篝火旁的娓娓道来,我们称之为肉身的记忆;石洞壁上的楔形文字和哥特教堂矗立的尖顶,我们称之为矿石的记忆;然而散发出最浓郁的知识芬芳和铭刻下最隽永的历史选择的,却是纸张书籍上的文字,我们把这种最美好的形态称作植物的记忆。
该书是艾柯关于爱书藏书的总结,横跨历史、文学、美学与科学的多元向度,畅谈奇书逸事,关于书的意义与价值,关于阅读的必要,关于爱书人无可自拔的执迷。从对纸质书籍本真的热爱到对电子书自我认同的奇想,从对藏书世界奇闻异事的精彩讲述到对一本古书扑朔迷离的起源的细致考察,艾柯对于书籍的热爱有着一种传教士的热忱,相信爱书教的虔诚信徒们定可以在他的这本书中找到真义。
文_未孩孩 “你带着这么一本书离去/里面有几年的悲欢忧喜/高兴你带着它辗转途中/不晓得会遇上什么/飘流随水还是零落沾尘/你们已不是我可担心的了……”当已故香港诗人也斯送别友人、以及一本书时,想到即将辗转异地的友人,也斯牵系于心的不是明月或垂柳,而是一本与...
评分翁贝托对书本的描述很生动,不过里面许多关于藏书版本的考究不太感兴趣,还好买的是电子书版本,在飞快跳过的时候,并不觉得心痛。 我们这个时代,书籍存在的形式发生着变化,电子书渐渐成为这20年来的新事物。电子书的出现,打击了许多以收藏为爱好的藏书者,因...
评分众所周知,书精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还将秘密地存活下去。自从有了泥版账簿、莎草纸的亡灵接引手册、竹简上的语录,这种小仙人就一直在书的世界徘徊,有时被那些阴郁的人士描述为“像一个幽灵”,其实必须承认,它们远比幽灵可爱。 关于书精的形体素有争议,因为它们显然...
评分看到艾柯的名头,就隐约觉得此书应该可能消化不了。但是冲着“植物的记忆”这个不凡的书名,以及试读中一段精妙的开篇(“自从亚当时代开始,人类就表现出两个弱点,一个是肉体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肉体方面,人迟早会死去;精神方面,他们面对着必会到来的...
评分看到艾柯的名头,就隐约觉得此书应该可能消化不了。但是冲着“植物的记忆”这个不凡的书名,以及试读中一段精妙的开篇(“自从亚当时代开始,人类就表现出两个弱点,一个是肉体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肉体方面,人迟早会死去;精神方面,他们面对着必会到来的...
第一篇好棒,后面就生僻了
评分“植物的记忆“翻译的太生硬了吧?”植物性记忆“才说得通吧!明明是讲人的记忆,这样翻译太误导人了。
评分卧槽你们都是给装帧打高分么!卧槽老头在炫技你们都看懂了吗!卧槽这不应该是译林标题党系列么!卧槽我是个小LOW逼我就打1星!
评分像所有爱书人一样,在这部书中,艾柯扮演了一个宣讲者,向人们传达图书的热爱,嘲笑电子书,从书籍目录中寻找书籍的记忆。而且,他不仅是一个藏书者而且还是爱书人。在书中,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当朋友到他的书房,问他这些书都读完了吗?他很生气,提供了三个答案,没有、读完了,第三个回答是,我的读完的书都在图书馆,这里是我未来两个星期要读的。问题是,这是三万册的巨型书房。这个故事给那些被问读完了的书友们,当有人问你读完藏书的时候,不妨用艾柯的回答来回应。艾柯说,爱书人与藏书人不同,在于书是用来读的而不是用来藏的,藏书与杀书并无不同。这句话与我心有戚戚焉。
评分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