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余英时 历史 文化 思想史 文化史 知识分子 学术专著 中国
发表于2025-01-23
士与中国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士与中国文化》由余英时著,是文史哲学生的必读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的经典书。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把“士”看作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相对的“未定项”——即承认“士”有社会属性但并非完全不能超越者。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一再地超越自己的限制,则正是凭借着此一“未定项”。本书在修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论”、“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四篇论文。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1512.
评分这种写法真是值得学习,在郑也夫那里有一个辐辏式结构的说法。
评分比想象的要浅白很多,适合零基础入门
评分一、三、十二。中国士人脱胎自封建社会的士贵族,经游士阶段后借制度入仕成为官僚,难能可贵的是,历代均有众多体制之内的士人以弘道为己任,心怀天下。毋宁说,在道统与政统的角力中,士人群体对道与势的认知和选择构成了中国的历史。中国士人传统讲究修身,追求内向超越,同时又安身立命于现世,积极实践——阶级的超越性。只是近现代,在西学和反古浪潮的冲刷下,这种深刻而优秀的传统已经式微。如今多有教书匠、书呆子,商人和盗贼当道;而知道分子太多,知识人乃至士人太少。不过,近几年又让人看到了中国振兴的新希望。
评分该书的独特视角在于把『士』作为一个群体看待,对其演变做一个梳理,从而交代这一群体作为社会力量所发挥的作用。 对于『士』的原始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出余还是处在经典社会学的框架之下,在理论上显得有些过时,但不妨碍其论断,比起前人忽视这一群体,或者是低估这一群体已经好了很多。 其对东汉时期的分析,是典型的关于士大夫政治的分析,从这时开始,『士』的力量开始渗透到庙堂和民间的各个角落,进而与社会发展相交织(方诚峰《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有相关讨论,较为直观)。到了明清时代,『士』呈现出士商合流的面貌,个人理解为是宋代开始的阶级下落的一个必然结果。这一面貌催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影响文化发展。从几个时期的『士』的变化来看,『文化』的概念也不是简单的精神概念了,而是进行了庞大又复杂的外延。
到市区之后日记和跑步都放下了,看书还继续。 只是笔记而已 唯乱世能出大知识分子。譬如春秋战国,民国,政府并非不想管,只是力量不及。各派力量皆需要正当性,故争取知识分子合作。大一统政府不能容忍离心力量,自由流动的资源与秩序和法律多少相悖,要么把自由知识分子收...
评分 评分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尝试以士为线索窥探中国文化变化。前三章对士本身进行溯源并且分析群体特性,第四章阐释汉代循吏在中国文化传布方面的功用,第五章则讲东汉士族,第六章以士之自觉为一贯之线索而解释汉晋之思想变迁,第七章讲名教与士风的关系,第八章为中国宗...
评分一、叨叨叨 这本书是接在《东晋门阀政治》之后读的。当时为了写《东晋门阀政治》的读书笔记,就去翻了豆瓣和知乎的相关评论,从评论中了解到余英时,又从余英时的各本著作中发现了这本容易入门,题材也感兴趣的书。读《士与中国文化》的初衷还是想了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追...
士与中国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