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魏斐德 海外中国研究 清代 中国历史 清史 明清史 中国史
发表于2025-05-03
洪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匠心独具,把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一环——明清嬗代过程,作为运思课题。此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它使人看到,中华帝国的体制与秩序中天然包含着走向衷微的因素,而王朝更替则构成了重建秩序的机制与途径;满人入主,在此被视为一种重建秩序的特殊动因。
魏斐德,美国“汉学三杰”之一,北岛眼中的“青灯”。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成员和美国哲学家协会会员。曾任美国国教育中国顾问、中国文明研究委员会主任、美利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还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除已发表的百余篇学术文章外,其著作还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历史与意志》、《中华帝国的衰亡》、《上海警察1927—1937》和《上海歹土》、《间谍王:戴笠和中国特工》。
#十月三打#魏斐德的清朝开国史,也是明清嬗替之际,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的满清统治者,如何接续传统、涤荡痼疾、扫除积弊的历史。作者将明末清初的中国放入国际大背景下去考校,明亡清兴与17世纪全球经济危机并举,探讨了清初统治者如何在不触动政治体制的前提下,通过权力的高度集中与政治、文化上的局部调整来摆脱经济危机,并埋下灾难性的隐患:正是17世纪清朝重建统治秩序的成功,使之在19世纪强大的外来干涉再次出现之时,难以作出制度上的选择。满汉冲突与调和,以及此背景下“既不能捐躯殉难,以全忠义;又不能精白一心,以事新主”贰臣矛盾心态的描摹尤为精道。整体上看仍是“叙事史学”的传统,史料大于史论,小说般的笔法固然引人入胜,对史料的选择也可看出作者的倾向,但对历史事件的还原与再现却难免有主观臆想与过度阐释的嫌疑。
评分明末看起来总是一本糊涂账,野蛮征服文明,宋后中华文脉的二次绝种。内外交困,再加上传说中的小冰河纪,大明王朝的覆灭,时也命也……
评分汉学家中史料如此扎实的不多(虽然译者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如把“潞王杭州降清”误为“鲁王”等等数不胜数),尤其是把经济社会史作为明清易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更好的解释了清如何从明末乱世社会崩溃的情况下,自己在革弊同时也在添乱,但几经周折终于被公认为“天命所归”的经济社会形态依据。
评分中午拿到书大略的翻了翻,真是get不到评论中所谓的恢宏大作之名啊,充其量也就是清史的简体版,大量的作者个人主观之见充斥其中,比如"毛文龙又逐渐表现出欲独霸一方的企图。他一面同后金暗中勾结,一面吸收、利用登、莱二州的财货,并拉拢那里的将领。"至今
评分汉学家中史料如此扎实的不多(虽然译者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如把“潞王杭州降清”误为“鲁王”等等数不胜数),尤其是把经济社会史作为明清易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更好的解释了清如何从明末乱世社会崩溃的情况下,自己在革弊同时也在添乱,但几经周折终于被公认为“天命所归”的经济社会形态依据。
一个板荡的历史基点 一三六八年,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没有错过历史所赠予的最高荣誉。经过十二年功夫,他所率之部已基本控制住帝国大部分地区,再无有任何实力与之抗衡,新朝诞生。此后凡二百七十六年,朱明王朝由盛到衰至一六四四年结束。此前数十年间,一股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
评分一个板荡的历史基点 一三六八年,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没有错过历史所赠予的最高荣誉。经过十二年功夫,他所率之部已基本控制住帝国大部分地区,再无有任何实力与之抗衡,新朝诞生。此后凡二百七十六年,朱明王朝由盛到衰至一六四四年结束。此前数十年间,一股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
评分魏斐德在其所著述的《洪业》一书里,怀揣着这样的野心:他试图勾勒出东亚是如何应对从西欧发端的十七世纪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并给出两者日后命运为何判然有别的解释。 前者魏斐德做的非常出色,足以作为典范级的历史教科书,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跨越时空感受鼎革年代各...
评分从1000多页的第一版,到600多页的第二版,再到上下两册的第三版,这本书的价格也从最初的14.9元涨到了现在的68元,不过此书再贵,也比什么“晚明××年”“明末清初××年”之类的山寨读物要来的性价比高。此书旁证博引,叙事生动,史才与文采俱佳,相比之下阎某被掌掴倒也不算...
评分外国人看中国的历史要比中国人自己强,因为他可以超脱在民族感情之外.中国人自己看就不行了,中国人自己有偏差就会招来好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外族好就是卖国,想要说几句自己民族的好话就对历史的认知产生偏差.
洪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