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1892-1957)的经典之作。在西方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曾再版九次,被译成西方主要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作者从美学角度出发,用文学史家的眼光,对西方三千年来最具影响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荷马史诗、教会文学、骑士小说以及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各种写实风格及其发展,做了精辟的分析。其着重于表现严肃性、冲突性或悲剧性的尺度和方式问题,已经广为学术界重视。奥尔巴赫的拉丁系语文学研究,通过仔细考察语言和文学的形象化描述,指明了自罗马帝国一脉相承而来的欧洲各民族文化的各自特点和发展,对欧洲从古代史诗到现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革命中人类的自我认识提供了全方位描述。
笨重朴实的文本分析的典范,没想到自己能啃完。 古典的文体分用原则和犹太基督教的文体混用原则,德国式思辨气息浓厚的正反题。但奥尔巴赫对文体的选取绝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信手拈来。 迄今最好的西方文学史。欧洲文学的最高峰在19世纪现实主义,拉丁文学中心主义者,司汤达...
评分 评分 评分李老师说这本书看起来很有趣,诚不欺我,好喜欢!原因之一,奥尔巴赫对于理想的摹仿的定义是,“对日常生活的严肃模仿”,即要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体现出严肃性、问题性、悲剧性。全书以这一线索贯穿始终,考察西方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迈进和发展,以及如果没有基督教文学文...
评分奥尔巴赫《摹仿论》第十三章讲到了莎士比亚戏剧,这是非常精彩的一章,除了继续在莎翁的戏文中阐述此前提出的“文体混用”原则外,他还进一步从“混用”中辨析出了一种近现代产生的创作美学:多余——它的同义词是文本中那些“没用的”、“无关紧要的”、“删掉也可以的”叙事...
作者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评分伟大的批评作品与伟大的虚构作品一样,有着使人落泪的力量。《摹仿论》是一本“迂阔”之书,奥尔巴赫的从容和博大都看着都那么老派,一个唬人的学术名词都没有,但是偏偏“力大、才大、胆大”,无所不覆。前半本论述古典文学以及基督教文学尤其绵密,纷纭挥霍,后几章时间跨度略大,选取的作家作品都有些吉光片羽,但仍然激荡人心。哥特建筑远看宏大,近看才知一砖一瓦皆是精深的活儿,《摹仿论》的从贯穿千年的风格变迁史深入到一个音节、一个语词的分析,也是这般功夫。
评分伟大的批评作品与伟大的虚构作品一样,有着使人落泪的力量。《摹仿论》是一本“迂阔”之书,奥尔巴赫的从容和博大都看着都那么老派,一个唬人的学术名词都没有,但是偏偏“力大、才大、胆大”,无所不覆。前半本论述古典文学以及基督教文学尤其绵密,纷纭挥霍,后几章时间跨度略大,选取的作家作品都有些吉光片羽,但仍然激荡人心。哥特建筑远看宏大,近看才知一砖一瓦皆是精深的活儿,《摹仿论》的从贯穿千年的风格变迁史深入到一个音节、一个语词的分析,也是这般功夫。
评分得看个三四遍吧
评分基本是大三西方文学史课的加强版,虽然奥尔巴赫要写的并不是文学史。作者语言非常流畅、平易,观点清晰。语文学的部分非常精彩,也因其总是从极端具体的文本细节而非概念体系进入,可视作精微的写作和阅读指导,而非空虚狡猾的理论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