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适之,1891—1962)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也始终坚持弘扬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辍,影响深远。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大校长及中研院院长。
胡适说:“一切自传,最特殊的部分必定是幼年与少年时代。写到入世做事成名的时期,就不能不有所顾忌,不能不‘含蓄’‘委婉’了。”在胡适看来,传记文学绝不可以小觑,它不仅可以使人看到活的历史,还“可以帮助人格教育”。本书是胡适为自己写下的一部“自传性前传”。我们可以从书中见识到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童年生活的真实片段,特别是感受胡适与自己的过去“对话”时所独具的文化眼光。
------------ -----------------------
最好的胡适著作选本,依据原刊文字,还原大师思想原貌
32开精装典藏,著名设计师陆智昌装帧设计
胡适生长在有神论的家庭环境中,换言之,有神论的观点是他人灌输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他通过自主求知在树上偶遇有神论的观点,是否会偏向于相信自己求知的结果?实际上,对他影响甚深的《资治通鉴》中范缜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
评分 评分四十岁的胡适 ——读慧文评注《胡适四十自述》 国人说四十不惑,究竟四十岁的胡适有无疑惑呢? 1930年,他在北京大学任教17年,在秋韵无边的11月开始为自己作了一个精致的传;1932年,在秋意初来的9月,他完成了这本有文有诗的《四十自述》,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
评分 评分思想家是不朽的
评分谁没有年少轻狂时,即便是大名鼎鼎的胡适之。
评分没想到这次图书馆新购进了一批北大出版社的书,果真是图书馆经费提高了百分之二百。
评分想来是不能以未经考据的碎片化事实来品咂一个人,尤是不同凡响的大家。走上“歧路”仕途原是“我的态度是如故,只是我的材料与实例变了”;受范缜与司马温公启示不信神鬼轮回、“要令白话京调高腔之中产生几许陶谢李杜”的白话运动之志、经莱布尼茨无穷期演化的小我大我观……若用胡适之的方法论,自我剖白也是生长在受教化的我身上的
评分经典好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