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忆沩,1964年生于湖南郴州,长于长沙,现居蒙特利尔。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从蒙特利尔大学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语言学与应该语言学博士学位。1996-2006年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6-2007年为《南方周末》及《随笔》杂志撰写读书专栏。2009-2010年受聘于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受聘为中山大学驻院学人。1991年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
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遗弃》、《白求恩的孩子们》(台湾版)、《一个影子的告别》(台湾版);短篇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流动的房间》、《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出租车司机——“深圳人”系列小说》;随笔集《文学的祖国》、《一个年代的副本》、《与马可• 波罗同行》。长篇小说《遗弃》入选2012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薛忆沩创作于深圳的《出租车司机》由2000年第5期《天涯》杂志刊出后,立即被包括最权威的《新华文摘》和最普及的《读者》杂志在内的“几乎所有选刊”选载,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最引人注目的短篇小说。12年来,小说又被反复选入各种“读本”和“选本”,并被列在“21世纪中国最佳短篇小说”前列,在读者中产生了特殊和持久的影响。众多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完美地体现了作者“节制”的美学原则,用词和用情都恰如其分,不可有任何的增减。
本书以《出租车司机》命名,收入了“出租车司机”、“女秘书”、“同居者”、“神童”等十二篇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在刊发时无一不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好评。作者之所以选择深圳,是因为这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人的来源方向很多。人在城市中,有各自的故事,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人们聚集在一起,不断发生着新的故事,这点让其创作充满了新意和生命力。他的叙述优雅而冷静,故事自然却又有一股砭人心魂的力量。
回归母语的“深圳人”(代序) 2013年初,在“深圳人”系列小说准备结集出版的前夕,我对小说集的书名仍然犹豫不决。我在《深圳人》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犹豫。我在“深圳人”系列小说受英语文学的影响和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间犹豫。最后,“虚荣心”帮助我做出了决定。因为...
评分我更相信这是个很遥远的故事集。 这些故事放在今天来看都不算什么,毕竟城市生活中,太多太多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然后消亡,但是对于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前来说,对于刚刚开始发展的深圳来说,这些都是城市发展的“痛”。 各种各样的缩影,不仅仅是西方文化开始来袭,而且还有社会...
评分每天记日记结尾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鼓励自己,从高四开始写日记,算来也快要十年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日记本里最高频的词汇一定是“加油”,但我总习惯性地加上自己的名字,觉得很有呼唤感和回应感。 让我惊讶的是,那么多短篇小说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名,这也是最奇妙的地方...
评分回归母语的“深圳人”(代序) 2013年初,在“深圳人”系列小说准备结集出版的前夕,我对小说集的书名仍然犹豫不决。我在《深圳人》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犹豫。我在“深圳人”系列小说受英语文学的影响和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间犹豫。最后,“虚荣心”帮助我做出了决定。因为...
牵强,写“流动”的多了去了,这本丝毫不出彩;语言还成但匠气以至于肉酸;为试验风格生搬硬凑得太多,故事都仿佛空中楼阁一般;经常冒出些和情节不搭界的突兀的“关怀”,莫名其妙。
评分节奏大师
评分比较贴近现实了,简洁,语言流畅,具有淡淡的风格,不错。
评分薛忆沩是一个语言狂,考究、迷恋而执著。因此,他不惜一再修订甚至重写自己的作品,这本《出租车司机》收录的12个短篇,无一例外被薛忆沩修订或重写过,其语言之精炼、准确,当代短篇集难有出其右者。12个短篇,12个人物,12段深圳人生,这是一本试图揭示“深圳人”的精神世界的小说集。相对于偏意识流的《母亲》、《出租车司机》、《神童》等篇目,我个人更喜欢以传统笔法写就的《两姐妹》、《文盲》、《“村姑”》等篇目——这说明,除了是语言高手,薛忆沩也可以叙述精彩的故事。
评分薛忆沩,是一直游离在文坛之外的高手,将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却一直未能被读者熟知。“数学的精确和诗意的忧伤”是评论界对薛忆沩作品的评价,的确恰如其分,这些短篇,彰显了薛忆沩高超的驾驭文字的技巧和精巧的构思,十几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用“逃离”的意象为核心穿连起来,余韵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