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导演,作家,道教研究学者,民间武术整理者。
1973年生,高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油画专业,大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文学作品──
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
长篇小说:《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武士会》
影评 集:《刀与星辰》
导演作品──
话剧:《北京无冬天》、《这块儿的黎明静悄悄》
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
编剧作品──
电影:《一代宗师》
长篇纪实作品《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收入徐皓峰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完成的三个短篇新作:《师父》《国士》《刀背藏身》。
《师父》已获《人民文学》杂志短篇金奖。
另外三篇小说《倭寇的踪迹》《柳白猿别传》《民国刺客柳白猿》创作于2003至2005年,已 由作者改编成电影作品。
十年武侠短篇创作的轨迹和变化已经呈现在这里了。
武侠小说是中国很长的一条脉,从司马迁的《刺客列传》,到明清的志怪小说,到金庸古龙。司马迁写的为什么档次高,它写失败。以前诸如还珠楼主这样的大家,武侠小说都是写现实生活。徐皓峰的武侠小说,一个是写失败,一个是写当代。把武侠小说移植到当代生活里,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他的解决之道是,描写上简化武功招式,更多是集中在两个人为什么要出手,加大了人物的心理,重点放在了练武人的心态上。以前的武侠小说,写的抗争是一个是非,朝廷坏、武侠对。但是现实生活是更复杂的问题,它很多不是好坏,而是一个无奈。
1933年,喜峰口长城与日军的肉搏战,是中方不多的胜利,全面开战后,尤显珍贵。 这场战役是《刀背藏身》故事的源头。 喜峰口的守军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九军,所使用的刀法被称为“破锋八刀”。河北境内,人们说“破锋八刀”是孔老爷子教的。 同样练刀的沈飞雪,也被二十九军...
评分一直想写书评,也一直不敢开始,怕写不好,思路一直是又清晰又混乱。 这事缘起于《一代宗师》,我喜欢的作家张大春曾在电影上映前写过一篇博文《丁連山生死流亡》,其中提到了徐皓峰和他的《逝去的武林》。当时并不在意,但是却被电影里的情怀打动了。民国是中国武术发...
评分1、 最近写文章少,倒不完全是因为懒,而是因为不知从何说起。 柴静回忆她刚进央视时,陈虻把一盒烟拍到桌子上,问柴静:“这是什么?” 柴静说,“烟” 陈虻说,“我把它放在医生面前,让他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肺癌发病率;让经济学家写,大概会写烟草...
评分1、 徐皓峰的文字,还是这样令我心动:“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文出短篇武侠集《刀背藏身》。 六篇短篇小说,《师父》、《国士》、《刀背藏身》为新作,其余三篇《倭寇的踪迹》、《民国刺客...
评分现在,已经不是我们的时代——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数次把这个句子当作了书中人物没有说出的台词。有些段落看得人笑喷。比方说《国士》里面的一场:石风涤去一乡绅家参加诗词雅集,国术馆来告知出事了,让石风涤很失面子,在雅集上被叫走,显得俗务缠身。结果呢,唉,本地乡绅档...
哽咽体
评分本不至于给五星,但去年一年烂书太多,这本书好看到不舍得读完,从13年看到了14年,所以加一星。
评分新三篇较武士会,更干冷肉,好看,除了写女人的地方。一到这个地方,就俗气了,徐浩峰的弱点,其它都好。不知是否因他上了年纪(也才四十多),写女人多了起来,有垂暮老人贪恋年轻女性之感,再无大日坛城的恰到好处。序极好,后记拉杂有怨气。装帧牛逼,今年最佳,值得收纸质书。
评分其实都是一个故事 关于傲气之人的活法 最喜欢倭寇的踪迹 想把徐老的作品慢慢补全
评分近年的故事跟十年前比像两个人写的,近年写的爱情也比十年前高明许多,人成长了,是好事。只是不知出于什么情结,男主角爱上的永远是有夫之妇。你们谁下次采访他麻烦问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