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等。
吴尔夫革新了英语语言,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普通读者》是吴尔夫的随笔精选,共两辑。吴尔夫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对一些文人及其作品做了评论,文笔犀利深刻,透着浓郁的情趣和幽默,给人以强烈的多样化的启迪。本书精选《普通读者I》和《普通读者II》中的精彩美文以飨读者。吴尔夫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作家,她的散文写得理性、深邃、博大、犀利、机智、细腻、幽默,这些特色在这些散文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起来惭愧,这本书在我手里躺了一年。连同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但伍尔夫是个吸引人的女作家,她长得消瘦,侧脸太过好看,以至于我拿着kindle不停锁定解锁,一定要转到她的屏保上来。 再说一句废话吧。电影《时时刻刻》里,饰演伍尔夫的妮可·基德曼好看。沉入水底的场景好...
评分这本书可以当成一本文学评论来读,可是当里面提到的作家和作品大多都没听过时,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点八卦的小书来看。而我大略应该归为后者。看着伍尔夫细数着一位位绅士小姐的生活,我们也仿佛来到了那个时期的英伦,于是一本本书后的人物活起来了,走到你面前,讲述...
评分通览普通读者会发现,伯爵的侄女是其中最独特的一篇。更多散文是像the Russian point of view 那样,会更加具体和清晰一点。她可以“揭露社会的现象,尤其是本质”但她却从来不,或者说很少直接去做辛辣的讽刺。我们只看到乔治五世、日记作者日复一日的生活,好像没有尽头的荒...
评分读伍尔芙,看她评价乔治.艾略特,实在有意思。 她说无论如何,对于像她那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我总觉得她自称普通读者未必是过份谦虚,而是那个时代欧洲的阅读风气,确实是这样的,普通读者完全会去读伍尔芙所读的那些书,现在似乎更应该把大群的畅销书追随者称为普通读者更对...
评分大学就很喜欢Virginia woolf,尽管读不懂,本性地被她的风格气质吸引。第一篇帕斯顿一家和乔叟,即被她流畅的才情和至美思想感动哭了——原来散文或者书评还可以这样写。
评分灵魂是俄国小说的主要特点,在契诃夫的作品中精细微妙,可以有无数种的幽默和病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则更深邃博大,易患上暴烈的疾病和狂热,但仍然是首要问题。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英国读者需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卡拉马佐夫兄弟》或《群魔》读第二遍。“灵魂”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有些讨厌的。它很少幽默,没有诙谐。它没有形状。它与智力只有微小的联系。它混乱、散漫、狂暴,似乎不能服从于逻辑的控制或诗歌的约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翻腾的漩涡,盘旋的沙暴,嘶嘶沸腾的喷水口, 要把我们吸进去。它们纯粹是由灵魂的成分组成。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吸了进去,旋转,盲目,窒息,但同时有一种晕眩的狂喜。
评分虽然这书叫《普通读者》,但伍尔夫主要演示了一位专业读者需要具备的文学素养:足够广阔、足够博杂,也足够诗意,足够用想象的洞见照亮一个不为我们今天读者所熟知的文学世界。
评分如果伍尔夫只算是普通读者,那凭我的阅读量连普通都算不上吧。她的随笔真的比小说流畅很多,很多观点和表述,我都想点头称赞,“最好还是自己去阅读,敞开心灵去感受诗歌,就在所有急促和不完美中记录下它的冲击和影响”。
评分从伍尔夫的书房我们可以看出,所谓伟大作家的养成,决不能仅仅依靠可怜的天才;环境的渲染,知识的铺垫,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然而太多人迷信于“灵感”。此书中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把“读者”拔高到“文学”中的一个极高位置,读者影响文学不仅仅依靠喜恶和舆论,还有着一股势能,不过这也间接对读者的素养提出了要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