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等。
吴尔夫革新了英语语言,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普通读者》是吴尔夫的随笔精选,共两辑。吴尔夫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对一些文人及其作品做了评论,文笔犀利深刻,透着浓郁的情趣和幽默,给人以强烈的多样化的启迪。本书精选《普通读者I》和《普通读者II》中的精彩美文以飨读者。吴尔夫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作家,她的散文写得理性、深邃、博大、犀利、机智、细腻、幽默,这些特色在这些散文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频繁自杀和她的文字一样出名,这是在《时时刻刻》出现之前就已经被众人所周知的事情。除了以上两点伍尔夫同样出名的还有本书封面的照片,这张侧脸照个人一直认为女作家的肖像照中能够与之媲美的只有张爱玲那张双手叉腰眼睛眺着远方的半身照。它们的共通点...
评分读伍尔芙,看她评价乔治.艾略特,实在有意思。 她说无论如何,对于像她那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我总觉得她自称普通读者未必是过份谦虚,而是那个时代欧洲的阅读风气,确实是这样的,普通读者完全会去读伍尔芙所读的那些书,现在似乎更应该把大群的畅销书追随者称为普通读者更对...
评分千里迢迢从滨海图书馆借来的,不得不说天津滨海图书馆的书还是很新的。品相新。种类也新。很多畅销书和新书都有。而且搜到即找到。位置偏也是有好处的,工作日去坐一天,人少,车少;书多,座多!真是过瘾啊!!! 这本书中,作者把自己视为一位普通的读者,来评论她自己所看过...
评分应该怎样读书? 伍尔芙 首先,我要特别提醒一下标题末尾的问号。即使我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答案或许也只适用于我,而不适合你。事实上,关于阅读,可以告诉别人怎样读书的唯一建议是,不必听任何建议,只要遵循自己的直觉,运用自己的判断,去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可以了...
评分我有时会问下自己,当我还是个孩子,面对着一本需要借助新华字典才可以完全读通的书时,当时在想什么?答案是我当时什么都没顾得上想,只想迅速的把书翻开,痛痛快快读他娘的几页。我不晓得摆在面前的是什么鸟世界经典名著,不晓得这本书是啥子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不晓得它的...
从伍尔夫的书房我们可以看出,所谓伟大作家的养成,决不能仅仅依靠可怜的天才;环境的渲染,知识的铺垫,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然而太多人迷信于“灵感”。此书中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把“读者”拔高到“文学”中的一个极高位置,读者影响文学不仅仅依靠喜恶和舆论,还有着一股势能,不过这也间接对读者的素养提出了要求。
评分虽自诩为“普通读者”,但伍尔夫是个藏不住的王者啊。与她相比,我无论在阅读,还是人生的道路上都走得还远远不够长。她眺望到过大海,俯视过鲸鱼。而我还只是在门前小溪漫步。但是,没关系啊,还是那句老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且,观照自己内心,寻找内心的波光,不也很有意思吗?
评分虽然这书叫《普通读者》,但伍尔夫主要演示了一位专业读者需要具备的文学素养:足够广阔、足够博杂,也足够诗意,足够用想象的洞见照亮一个不为我们今天读者所熟知的文学世界。
评分#什么都没记住系列#怎么说呢 吴尔夫的散文读起来居然是这种感觉啊 就像是在读比现在的自己智慧了一百倍的自己写的东西一样 像喝一杯水 大概就是这么直接 虽说只是读后感 还是收获很多 但可能大多数书我都未读过 还是要看第二遍第三遍的啊 只有读的书足够多又有良好的洞察感知能力才能写出这样的读后感吧 少有的喜欢散文多过小说的作家咯 也是该看看a room of ones own
评分伍尔夫真聪明啊……这是普通读者的话,我只能算吃瓜读者|・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