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娘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从事考古发掘。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零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丧家犬——我读<论语>》、《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入山与出塞》、《铄古铸今》、《待兔轩文存•读史卷》、《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何枝可依》等。
《兰台万卷》的初稿原为北大“简帛古书和学术源流”课上的讲稿。最开始,李零讲《汉书?艺文志》只有一个提纲,由于兴趣浓厚,不知不觉写成了一篇长文,现在已成稿十万余字,可以作为一本小册子单独出版了。
如书中所言,《汉书?艺文志》(“班志”)太重要了:一、它有学术史、思想史的意义,在班志之前,讲学术史的只讲派,不讲书,线条很粗,只有通过班志, 才能“一览众山小”。二、中国古书大多亡佚,特别是技术书亡佚尤多(“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这几大类)。从班志可以看到,古人除了留下的,还 淘汰了哪些,丢掉了哪些。三、班志对于研究简帛古书特别重要,是我们查考先秦、秦汉古籍的仅存的“地图”。
就《汉志》“篇”、“卷”问题与李零先生商榷 ——读《兰台万卷》札记 《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对先秦秦汉典籍的总结,也是后人读先秦秦汉典籍的津梁,清人金榜云:“不通《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1李...
评分某人赶在当当网上市之前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结果多花了10块钱的快递费。 书有点小,内容却很丰富,逐字逐句读书算是在李先生的指导下重温了一遍《汉书 艺文志》。 建议学先秦秦汉出土文献专业的童鞋好好读此书。 总的评价:特别好~
评分《汉志》是中国目录学之始,欲究诸子百家,先秦学术,必先治《汉志》。精研《汉志》者,历代不乏其人,宋代王应麟,清代姚振宗,王先谦,近代杨树达,顾实,张舜徽等前辈珠玉在前。李零是书,通俗易懂,简要汇集以上诸人之说,并参考相关出土文献,可为深入《汉志》一门径。书...
评分就《汉志》“篇”、“卷”问题与李零先生商榷 ——读《兰台万卷》札记 《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对先秦秦汉典籍的总结,也是后人读先秦秦汉典籍的津梁,清人金榜云:“不通《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1李...
评分《汉志》是中国目录学之始,欲究诸子百家,先秦学术,必先治《汉志》。精研《汉志》者,历代不乏其人,宋代王应麟,清代姚振宗,王先谦,近代杨树达,顾实,张舜徽等前辈珠玉在前。李零是书,通俗易懂,简要汇集以上诸人之说,并参考相关出土文献,可为深入《汉志》一门径。书...
读李零先生总能有收获。
评分萌新读此书需特别注意者有三,一则其从简帛研究的角度出发去梳理《艺文志》,重在文献的载体与流传而非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故论及所著录之篇目详,而于班固小序之阐释发散略;二则行文每言今存若干篇者,切忌以为今之书为班固当时所见之残本,经传诸子之书,后人掺杂伪作或是乱篇错简甚多;三则此类著作论述微妙之处,不通思想史、经学史则无从领会,仅得汉代“国图”一著录单目解说而已。
评分李零解读《汉书·艺文志》的专著,修订版,值得一读。
评分没啥特别
评分中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