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的第三本随感集,所收文字写于2001至2005年间。前两本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皆流传已久,最近又由黄山书社出了袖珍精装本。这一本初版于2006年,当时的书名是《碎句与短章》,现在也要出袖珍精装本,有读者认为原书名与我的作品风格不吻合,建议更改,我觉得有理,欣然听从。
“内在的从容”是从本书内容中选取的一个词组,代表了我近些年特别愿意保持的一种状态,用做书名挺合适。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我似乎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忙,我始终有一种警惕。我确立了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其实,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应该从容,心灵是清明而活泼的,才会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乐。比如读书和写作,我有许多大的计划,但我决不赶进度,读得慢、写得少又何妨,把这么好的乐事变成苦差才是最划不来的。
《周国平经典作品:内在的从容》是周国平按时间顺序结集的第三本随感集。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但是对于忙,应该有一种警惕。作者为自己确立了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保持一种内在的从容,唯有如此,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
书读完的感觉像是一个魔方,很多方面都会涉及,拼凑了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心理状态:信仰、婚姻、事业、家庭、性格等,读完会不由自主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书中的文字,梳理一些自己该有的态度和不足。 很深的味道,值得再次一读。
评分在一次培训会上,金话筒奖得主殷亚敏老师说,一个能出手成章的人,一定可以出口成章。曾经也觉得是这么个理。可是想起多年前,在武汉的某学校听过一个人演讲,曾读过他的很多文章,篇篇引今据典、笔酣墨饱、璧坐玑驰。想着他必定是位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舌灿莲花之人。 而眼...
评分借这本书时在看于丹的论语心得,感受到内在心灵的力量,以及从容淡定的美。那天借完书后在图书馆闲走时,书架上“内在的从容”几个字让我心里为之一动,毫不犹豫的借了。 周老先生开篇就聊到了人性、人生、做人、处世等等这些大问题。问题很大,不过周先生的文字却表达的很细...
评分你问我答 周国平的文字直追人心,即便他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作为读者的我还是有被追问般的触动,或许,这样真正深邃的平静文风,才是最犀利最撼动的。 一、他说“独处是一种能力”(页26),他说“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页28),他说“尊重他人...
能够走到自己的心里去,是件难得的事。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内心,寻找自恰与和解。很多人庸庸碌碌,混沌一生;也有人活得挣扎、痛苦,但并不得其解;只有很少的人,能体味内在的精神。这些并不分好坏、对错、高低。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格罢了。
评分这本书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多方位思考,谈及教育、自我、爱情、金钱、幸福等等,这些思考很容易被贴上“无用”的标签,但仔细读过后会发现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才是生活中大部分苦恼的源头。
评分两天的时间一口气把整本书读完,散文形势解读了周国平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阐述。对于我正在探寻生命意义的时间段来讲,这是最好的一个工具了。内在从容是因为对自己的和解,对生命对世界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多方位思考,谈及教育、自我、爱情、金钱、幸福等等,这些思考很容易被贴上“无用”的标签,但仔细读过后会发现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才是生活中大部分苦恼的源头。
评分这本书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多方位思考,谈及教育、自我、爱情、金钱、幸福等等,这些思考很容易被贴上“无用”的标签,但仔细读过后会发现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才是生活中大部分苦恼的源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