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家庭iFamily

个体家庭iFamil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奕斐

社会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性别研究、家庭研究.

开课情况:自2002年9月起曾开设:社会学系专业必修课:“组织社会学”;社会学系专业选修课: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社会性别与发展”、“社会性别研究”、“家庭社会学”;全校公选课: “社会性别教育”、 “视觉文化与社会性别”,授课人数已经超过1000人次。2011年春季,开设双语课程:家庭社会学; 2011年秋季与UC教授合作,开设全英文课程:全球化争议。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沈奕斐
出品人:
页数:36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
价格:58.00
装帧:
isbn号码:978754264092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家庭 
  • 沈奕斐 
  • 人类学 
  • 当代中国 
  • 社会学/人类学 
  • 城市 
  • 性别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个体家庭iFamily: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与国家》主要采用访谈和观察等质性方法来深描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从个体化的理论视角分析上海家庭的多元和流动背后的逻辑,展示个体、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建构了个体家庭(iFamily)的概念,强调以个体为中心但受制于社会条件而代际关系紧密的家庭模式。作者认为今天中国的家庭变迁并不在于从主干到核心这样一种转变,而是在于年轻一代逐渐脱离了家庭主义,每个个体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界定家庭,在自己的利益上选择和决定家庭的结构和关系;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传统和社会变迁以交织的方式影响着家庭结构和内部关系;而个体的选择和决定并非是自主决定的,它是在具体的语境下与相关家人的互动、协商、妥协中形成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选择上海做点(中国最“现代”的城市),但是除了上海方言外,没有写太多上海文化本土性的东西。家庭模式主要是与美国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问题切中现代中国人的身份问题以及所处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故事读起来真是vividly,篇幅也许可以再短一些。幸运的是,女性主义的视角并不多,否则用女性主义分析中国家庭绝对会走偏。看完之后更是有了惆怅,虽然作者几乎没有明确论述国家,但是“国家”现代化转型对家庭和个人角色的影响出现在字里行间。作者模模糊糊触摸到了一些能够解释现代社会关系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真的太难表述了。博士论文第一步就是先讲好故事再说。论述所要求的理论素养实在非多年积累而不可得。

评分

太多社会学人类学的书都在剖析中国问题的时候带入性格分析,这些文化因素是最精彩的部分。

评分

是篇论文。有非常翔实的研究方法,大量引用访谈文字。

评分

作者选择上海做点(中国最“现代”的城市),但是除了上海方言外,没有写太多上海文化本土性的东西。家庭模式主要是与美国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问题切中现代中国人的身份问题以及所处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故事读起来真是vividly,篇幅也许可以再短一些。幸运的是,女性主义的视角并不多,否则用女性主义分析中国家庭绝对会走偏。看完之后更是有了惆怅,虽然作者几乎没有明确论述国家,但是“国家”现代化转型对家庭和个人角色的影响出现在字里行间。作者模模糊糊触摸到了一些能够解释现代社会关系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真的太难表述了。博士论文第一步就是先讲好故事再说。论述所要求的理论素养实在非多年积累而不可得。

评分

仔细读过,但其实觉得是三星半水平。资料丰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理论功底的扎实,各种理论及其脉络分析信手拈来,描述也清晰。而且文中所提的观点还颇有新意。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主要线索不够清晰,枝枝蔓蔓各路分头讲一些,显得不够连贯,或许因为笔者所讨论的“家庭”本身也是一个说不清的结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