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大字版)》作者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译者以孤单单生活下去的勇气,译者感到女儿和锺书并没有走远。
看西方古代哲人的哲学著作,要比看中国的古代哲人写的东西要来的痛快得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占统治地位的主流哲学土家学说大篇幅的礼仪和伦理等条条框框严重损害了哲学的理性,而这本书中即使讨论生死的问题,也完全散发着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斐多这本书...
评分听说老人都爱画圈,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画过一个圈,他老人家说,圈内是已知,圈外是未知,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圈的周长越长,也就越心怀敬畏,相反,圈越小,越一无所知,也就越无知者无畏。想起一句口号:培养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大无畏,或许就是“大无知”。 在东方,也...
评分1.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既然一辈子只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那么当认真学习的死到了眼前,倒烦恼了,岂不可笑? 2.和肉体一起去寻找智慧,肉体是帮手还是阻碍?人的视觉、听觉真实可靠么? 3.如果一切东西都有相反的一面,这些东西是不是...
评分柏拉图说:哲学家就是练习死亡。这个死亡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死亡,而是指灵魂相对于身体的自由。 练习死亡,和柏拉图的二元论有关。其实是脱离身体的束缚,让灵魂自由,思想自由。 练习死亡,其实是准备迎接“天国”。柏拉图哲学和天主教的提二元论极其相似,所以很快一拍即...
文中条条陈述,不论是否有说服力,均彰显着理性的光辉。 苏翁不畏死,因其相信“吾行不恶,死必不坠”。然经科学解构,真相大白之后,如何面对信仰坍塌? 无论在民智初开之时,或科技进步的当今,未知一直似重重迷雾,因此,信仰,无关对错,都是一种幸福。 苏翁不朽!
评分诡辩
评分一个哲学家因为灵魂不朽,因为学习死,因为脱离肉体,等等,而坦然赴死。“谈的是生与死的问题,主要谈灵魂”
评分《斐多》这部作品是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在监狱里最后一天所言所行的记述。苏格拉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还在践行着自己的哲学理想,和朋友们讨论哲学,而柏拉图对自己的哲学英雄受难的记载,成为了哲学史和文学史上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苏格拉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讨论灵魂不朽的这首天鹅之歌并不是一曲悲歌,反而是欢乐之歌,在苏格拉底看来,死亡就意味着灵魂与肉体的分离,而哲学家的一生就是在练习死亡,也就是在活着的时候让灵魂练习脱离肉体的影响和桎梏,更好地追求真理,并且为灵魂最终离开肉体的一刻做好准备。 因为苏格拉底坚信在人死之后,灵魂并不会消失,他用一种极其平静而高贵的方式迎接死亡,这种哲学家面对死亡的泰然感人至深。
评分诡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