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橋,原名吳訥孫,英文名Nelson Ikon Wu(Ikon是他的小名音譯)。1919年6月9日生於北京,先後就學於燕京大學、國立西南聯閤大學、耶魯大學,1954年在耶魯大學取得美術史博士學位;又先後在舊金山大學、耶魯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執教。 鹿橋是一位“左手寫詩篇右手寫論文”的學者,集學術理性與文學感性於一身的作傢;他不僅對中國藝術史的研究頗有建樹,還著有《未央歌》、《人子》、《懺情書》等文學暢銷作品。 2002年3月19日鹿橋病逝於波士頓,享每83歲。 四十多年來,許多港澳颱、海外華人的莘莘學子是讀著《未央歌》長大的;此次《未央歌》的齣版,是該書首次正式授權在中國大陸齣版。
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國立西南聯閤大學和昆明的風光民俗為小說背景,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真年輕的大學生,伍寶笙、餘孟勤、藺燕梅、童孝賢 ……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裏,在平靜純潔的象牙塔內,他們彼此引為至友、畏友,有愛有怨、有笑有淚,並交織發展齣一段屬於青春和校園的愛情故事。除這四大主角,作者還寫瞭一群大學生和他們的老師。書中關於友誼的描述、愛情的鋪陳以及對校園精神的探討,錶現瞭一代年輕學子對真善美的追求與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
未央歌不太容易一下子就看进去。但是一旦看进去了,就能够体验到那种阅读长篇小说的特殊的乐趣。那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一种既盼望结局又害怕结束的焦灼。这一个星期,虽然日子还像平时那样过着,但是笔下有的时候禁不住就要学那个调调来写字。闲暇时间,坐在公共汽车上,就忍不...
評分 評分《未央歌》的第一个版本是鹿桥的小说. 这是他为他的青发红颜,写成的几十万字的一部小说.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一些东西,文字、电影和音乐,于是, 像疯了一样地想找鹿桥的<未央歌>. 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2004年的北京气候很好,不过入秋后有点凉. 感冒了好...
評分花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看完了鹿桥的《未央歌》。说实话,之前并不知道果然有一首歌叫这个名字,而况名气还比小说大。之所以读,恐怕多半是因为书腰上的广告将其与《青春之歌》相比较。 可比么?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补注:颇有人就此开始“比较”两部作品了,两者之不可比较,...
評分眼下人们的兴趣点,总是关注“校园暴力”多过“校园牧歌”,喜欢现实寓言多过臆想童话的。一本描写上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学生“耽溺自足”的校园生活的小说,如何能让现在的读者静下心来翻看那厚重的繁体文章,实在是伤脑筋的事。巧的是,李安的《色,戒》恰逢此时问世,演...
沒有讀完 當初也是為瞭鹿橋的文字和黃耀明那首歌 那個感覺的愛情
评分如同民歌三十年“未央歌”的遲到,鹿橋先生的《未央歌》中的故事雖然發生在大陸,這本“青春聖經”卻在2008年,恰逢西南聯大70周年,由黃山書社承諾瞭作者當年不齣簡體版的要求纔得以在大陸珍貴麵世,這讓衆多的讀者等待瞭將近半個世紀之久。
评分貌似最近對西南聯大好感興趣
评分讀瞭三分之一就敗下陣來的所謂最美華語作品,我隻能說颱灣真是文化沙漠瞭。如此矯情肉麻的文字,簡直就是華麗麗的精裝瓊瑤體,且饒過我吧。在這本書裏我找不齣青春的通性,但我相信這決不是時代的問題,。
评分抄來鹿橋自述兩段: 1.……未央歌另外有更重要的任務,它要活鮮鮮地保持一個情調,那些年裏特有的一種又活潑、又自信、又企望、又矜持的樂觀情調。那情調在故事情節人物個性之外,充沛於光綫、聲音、節奏、動靜之中。 2.未央歌本著進取樂觀精神,及與自然接近所得的活力,正是主張援儒入禪,也是援儒入道的。 3.未央歌既是一本重情調及風格的書,裏麵的角色及故事又多是為瞭方便抽象地談一種理想而隨筆勢發展的,因此自始至終雖然寫的都是這個“我”,反而全書精神是真正“無我”的。沒有個彆的我,隻有那個樂觀的年月中每個年輕人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