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20世纪的一个文化坐标,一种精神象征,一条思想脉络。即使放在2l世纪的今天,胡适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依然是普世意义上的一种价值选择。基于此,本著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胡适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
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胡适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代,中国人陆逐步对胡适重开评价,这是一个“去妖魔化”的过程。胡适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逐步从学术领域过渡到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随着人们对胡适和胡适思想的深入,已经沉入历史背影中的胡适再度走向历史前台。本书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他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
邵建: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师,任教文学理论。教书之余,读书与作。1980年代中期以后,写作以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为主。1990年代中期后,曾作知识分子研究。本世纪以来,以20世纪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与鲁迅为个案,从思想史角度作胡、鲁比较研究。2005年以来,另作胡适研究。与此同时,开始吋评写作。
厚匝匝的一部《瞧,这人》,旬月来细细读了,越读越慢,有些章节反复看过。此书于我这样缺乏历史、思想基础储备的人来说,有趣,也未免有些难度。零零碎碎记了点心得笔记,却实在无力将其整合成一篇能与邵建先生大作相配的书评,只将这些零感琐记拿出来充做“读者反馈”吧...
评分书是前年秋天在地坛买的,断断续续地看,今年夏天才读完。幸亏去年没让办地坛书市,也好喘口气,把前年的存货消化了。不知道好书的蠹虫是不是都有这个毛病,看见对味口的书就无法抑制尽入囊中的冲动,也不论自己是否真有时间去认真拜读思考。 书归正传。我买的是老...
评分厚匝匝的一部《瞧,这人》,旬月来细细读了,越读越慢,有些章节反复看过。此书于我这样缺乏历史、思想基础储备的人来说,有趣,也未免有些难度。零零碎碎记了点心得笔记,却实在无力将其整合成一篇能与邵建先生大作相配的书评,只将这些零感琐记拿出来充做“读者反馈”吧...
评分胡适是近代自由主义的标志性人物,他对宽容的阐发以及实践都值得深思、学习。作者很好地把握到了胡适思想的精髓。但是,作者对胡适思想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在有些分析上脱离语境,以今日的眼光来“苛求古人“。此外,有关胡适的研究如今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本书的主要材料限于...
评分“有人说,二十世纪是鲁迅的世纪,而二十一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此话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而愈见深刻,尤其于这一个反思近代史的时代。此作者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我猜也是胡适的追随者。文中对鲁迅、陈独秀、孙中山等“伟大人物”的批驳甚是精彩,为我们提供了与教材书完全相反的素材。
从内心深处不喜欢这种以论代史、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当年我的乡梓唐德刚先生写《胡适口述自传》,皮里阳秋的案语、注脚多引人不快,借胡适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未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唐先生后来索性另起炉灶写了一部《胡适杂忆》,总算是把“我的朋友胡适之”好好数落、挖苦一番。而本书的作者邵健先生总是在拿鲁迅和胡适作比较,国人总是有瑜亮情结的,扬此抑彼,是古非今,总是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轮流转,这回儿风水转到绩溪胡氏,作者甚至引了以为不知名的前辈之言“20世纪是鲁迅的时代,21世纪是胡适的时代”,谁的时代并不要紧,关键在于这两位百年前的旧人物笔下的帝制末造中国世相时不时还在你我眼前应验,时代车轮再往前进步,有时也难免是在开倒车,而鲁迅先生对于国民性问题观察之深刻,随着年齿见长,也越加服膺先生目光如炬、钜细靡遗。
评分打着“正义的火气”来理直气壮的大张旗鼓的否定异见,实在是醍醐灌顶!避除这一火气,才可更以容忍的方式和自由的状态处世。作者的很多见解到位,不错的书!
评分好书
评分醍醐灌顶,莫不如是。
评分作为一本历史著名人物的传记,本书基本上勾勒出了胡适前半生的轨迹。正如本书所追求的的理性思考感性表达,本书的闪光点在于其对胡适的前半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回顾,而作为历史书籍读最大的不足就是感性表达,过多的个人判断和论述影响了书籍的价值。胡适和鲁迅作为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人物,长期存在着漠视和误读,本书的作者也就是在努力还原那个真实的胡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