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译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1828-1910年),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许海燕,男,1948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学和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中西比较文学、中西文化交流史。有《中西文化交流史》、《莎士比亚》等专著,译著有《人生论》(托尔斯泰著)等。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托尔斯泰晚年(1886)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文/夙墨离) 引言 人类历史上,有很多教导人们如何生活的书,他们构成了生命的色彩。而死亡,作为生命的另一面,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扮演着微不足道的角色。可惜的是,死亡并不因为人们的忽视而停下步伐。 那么死亡是什么呢?是对生活推翻并不再重来吗?是一切的终结吗?是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真想有人来爱抚他,像孩子一样,这是出于内心的、由衷的渴望,而格拉西姆难道不是出于内心的、由衷的渴望吗?格拉西姆想要一种未来的被爱抚,他因此做出了现在的默默奉献,客观来说这种奉献的交换利益被他死亡于未来的时间代价被湮没地差不离了,然而对格拉西姆的存在来讲,这...
如此深刻而震撼人心,如同与主人公一同在生与死里 度过,真实地在当下的 死亡里,包裹着生命的价值
评分《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我读过的最恐怖的小说,那种内心的恐怖,死神一寸一寸接近的恐惧,让我读的时候很慢很慢,同时感觉生命的消逝。我才明白,人都是怕死的,而知识分子尤其怕死。死是一件无法摆脱的事,不是梦境,只能硬着头皮面对。
评分死亡,人逃不掉的存在主义焦虑。描写很生动,读到某时某刻我深深感到死亡带来的焦虑和空虚感之巨大,让人身临其境的喘不过来气,另外留学的寂寞孤独让我加重了这一体验。所以从死亡的角度讲我也宁愿有上帝,宁愿死亡有意义,而不仅仅是肉体幻灭。
评分没有死,只有光
评分没有死,只有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