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译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1828-1910年),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许海燕,男,1948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学和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中西比较文学、中西文化交流史。有《中西文化交流史》、《莎士比亚》等专著,译著有《人生论》(托尔斯泰著)等。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托尔斯泰晚年(1886)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托尔斯泰没有了史诗感后也开始探讨解决世界观、精神和理想的课题。面对死亡,在讨论生命意义的问题上,托尔斯泰同叔本华等人站在一起,认为因为人类欲望的无限并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因而人生注定是无穷的痛苦,就如同书中三部作品的三次死亡,尽是无限的虚无。 本书摘选的《克洛...
评分 评分在死亡中寻求解脱与救赎的人 赵松 1 要是老托尔斯泰还活着,估计也会赞成把《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和《魔鬼》结集的。因为在这三个晚期小说代表作里,探讨的都是他终生为之困扰不已并不断反思的婚姻、爱、欲望,还有死亡的问题。 说实话,它们令人窒息。晚年的...
没有死,只有光
评分五星全是给那个每天晚上都用肩膀给伊凡伊里奇垫脚的那个男仆!!(够了)感觉伊凡伊里奇临死前那段矛盾的心情刻画的特别好。
评分《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我读过的最恐怖的小说,那种内心的恐怖,死神一寸一寸接近的恐惧,让我读的时候很慢很慢,同时感觉生命的消逝。我才明白,人都是怕死的,而知识分子尤其怕死。死是一件无法摆脱的事,不是梦境,只能硬着头皮面对。
评分《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我读过的最恐怖的小说,那种内心的恐怖,死神一寸一寸接近的恐惧,让我读的时候很慢很慢,同时感觉生命的消逝。我才明白,人都是怕死的,而知识分子尤其怕死。死是一件无法摆脱的事,不是梦境,只能硬着头皮面对。
评分已购。2016年的第一本书,今天在回国的飞机上读的。读了前半,实在无聊,于是昏睡。醒过来以后,妻子说她已经看完了,我又接着读后半。后半开始浓墨重彩地描绘伊凡·伊里奇的心态变化,感觉前半的无聊就是在搭个戏台,后半就是飙戏了~~心理过程太精彩,但是最后伊凡近似获得”救赎“的结局,颇有托尔斯泰的人文理想色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